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知识:

 

问题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分类
解答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概述

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构成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条件为“未满十周岁”和“完全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即年龄和认识判断能力,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构成不需要二者都具备,年龄和认识判断能力是“或”的关系,只要二者具备其一即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精神病人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被人民法院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根据他健康恢复的状况,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宣告他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监护人的民事责任

监护人的责任也应当符合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四个必要构成要件,第一,行为的违法性。一般认为凡是侵害了他人的民事权利或受法律保护的民事利益的,原则上即可认定为违法,但有违法阻却事由的,则应排除其违法性。

第二,损害事实的存在。损害事实是指因一定的行为或事件对他人的财产或人身造成的不利影响。包括财产损害、人身损害以及精神损害。只有存在他人利益受损害的客观事实,才‘有补偿受害人利益的需要。民事赔偿责任作为一种补偿目的,若是没有损害事实,也就没有了赔偿的需要;

第三,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即致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两者之间须有引起与被引起的客观联系;

第四,根据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特殊性,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承担民事责任还应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48条规定:“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为侵权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独立实施的行为,是指不受他人的故意教唆、指使、操纵而由自己独立实施的行为。只有行为人基于自己的意思,不受他人意思的影响而独立实施的行为,民事主体才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利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的,应当由此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向受害人承担民事责任。

一般来说,监护人无过错时一,只有在适用无过错的归责原则时,监护人才能产生民事责任。但是,充分考虑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特殊性,监护人没有过错时,还应当承担垫付责任。

1、监护人无过错时的连带责任。

在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特殊侵权中,具体说来,就是在动物致人损害中,
监护人作为动物的实际管理人,应当由他们对受害人承担连带责任。受害人可以向任何一方主张赔偿责任。至于被监护人和监护人之间的内部责任问题,可借鉴台湾民法的规定,法律区别于一般的连带责任人之间关系,不对内确定责任份额,且相互之间没有追偿权。

2、监护人的垫付责任。

对于应当由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财产或是其财产不足以承担其全部责任的,应当由监护人承担垫付责任。所谓垫付责任,是指行为人致人损害无力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时,为保护受害人的利益,由与加害行为人有特定关系的人依法承担先行代为支付赔偿金的民事法律责任。它的法律特征是:第一,垫付责任的承担者是与行为人有特定关系的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只有其监护人才‘有义务承担垫付责任,其他亲属无此义务;第二,垫付责任应当是一种强制性义务。监护人承担垫付责任不是监护人自愿选择权利的结果,而是法律对他的一种强制。只要符合承担垫付责任的条件,就应当承担垫付责任,监护人拒绝的,法院可以对监护人的财产强制执行;第三,垫付责任发生了责任主体与金钱支付者的分离。在垫付责任关系中,民事责任主体是行为人亦即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而支付赔偿数额的人是其监护人。

三、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一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二条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 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第十三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 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第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以年龄作为判断行为能力的标准,是一个客观性标准;而人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是一个主观问题。一个人即使超过十八周岁,若患有精神病,则其依然不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按照人的精神状态、精神疾病来判断其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时,因为这涉及到一个公民的权利能力问题,所以必须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一,被申请宣告人必须是精神病人;二,必须经利害关系人申请;三,以法定程序宣告;四,必须由法院以判决的形式宣告。宣告或解除宣告一个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都是要式行为。一个人被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后,若其经过治疗后病愈,恢复行为能力,但是未经过撤销宣告,则此时其所为行为属于效力待定行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相关词条

  • 监护人责任纠纷

    监护人责任纠纷是2011年修改后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侵权责任纠纷中的新案由,是指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应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所引发的纠纷。

  • 限制行为能力人

    民法中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一、10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但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刑法中的限制行为能力人:年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是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其有监护能力的近亲属担任他们的法定代理人。

  • 监护

    监护,是指为监督和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而设立保护人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

  • 申请宣告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

    申请认定公民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申请认定精神病患者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这种精神病患者是指十周岁的自然人,不包括十周岁以下的人。

  • 申请宣告公民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申请宣告公民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申请人根据一定的事实和理由,向人民法院申请特定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 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的责任

    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的责任,是指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由他的父母或监护人等法定代理人承担的替代赔偿责任。

  •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又称部分民事行为能力或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可以独立进行一些民事活动但不能独立进行全部民事活动的资格。

  • 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能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 法定代理人

    法定代理人是由法律规定的对被代理人负有专门保护义务并代其进行诉讼的人。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6 2: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