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人责任纠纷
监护人责任纠纷是2011年修改后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侵权责任纠纷中的新案由,是指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应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所引发的纠纷。
问题 |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
分类 | |
解答 |
![]()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概述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构成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条件为“未满十周岁”和“完全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即年龄和认识判断能力,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构成不需要二者都具备,年龄和认识判断能力是“或”的关系,只要二者具备其一即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精神病人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被人民法院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根据他健康恢复的状况,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宣告他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监护人的民事责任监护人的责任也应当符合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四个必要构成要件,第一,行为的违法性。一般认为凡是侵害了他人的民事权利或受法律保护的民事利益的,原则上即可认定为违法,但有违法阻却事由的,则应排除其违法性。 第二,损害事实的存在。损害事实是指因一定的行为或事件对他人的财产或人身造成的不利影响。包括财产损害、人身损害以及精神损害。只有存在他人利益受损害的客观事实,才‘有补偿受害人利益的需要。民事赔偿责任作为一种补偿目的,若是没有损害事实,也就没有了赔偿的需要; 第三,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即致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两者之间须有引起与被引起的客观联系; 第四,根据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特殊性,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承担民事责任还应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48条规定:“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为侵权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独立实施的行为,是指不受他人的故意教唆、指使、操纵而由自己独立实施的行为。只有行为人基于自己的意思,不受他人意思的影响而独立实施的行为,民事主体才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利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的,应当由此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向受害人承担民事责任。 一般来说,监护人无过错时一,只有在适用无过错的归责原则时,监护人才能产生民事责任。但是,充分考虑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特殊性,监护人没有过错时,还应当承担垫付责任。 1、监护人无过错时的连带责任。在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特殊侵权中,具体说来,就是在动物致人损害中, 2、监护人的垫付责任。对于应当由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财产或是其财产不足以承担其全部责任的,应当由监护人承担垫付责任。所谓垫付责任,是指行为人致人损害无力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时,为保护受害人的利益,由与加害行为人有特定关系的人依法承担先行代为支付赔偿金的民事法律责任。它的法律特征是:第一,垫付责任的承担者是与行为人有特定关系的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只有其监护人才‘有义务承担垫付责任,其他亲属无此义务;第二,垫付责任应当是一种强制性义务。监护人承担垫付责任不是监护人自愿选择权利的结果,而是法律对他的一种强制。只要符合承担垫付责任的条件,就应当承担垫付责任,监护人拒绝的,法院可以对监护人的财产强制执行;第三,垫付责任发生了责任主体与金钱支付者的分离。在垫付责任关系中,民事责任主体是行为人亦即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而支付赔偿数额的人是其监护人。 三、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一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二条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 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第十三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 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第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以年龄作为判断行为能力的标准,是一个客观性标准;而人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是一个主观问题。一个人即使超过十八周岁,若患有精神病,则其依然不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按照人的精神状态、精神疾病来判断其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时,因为这涉及到一个公民的权利能力问题,所以必须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一,被申请宣告人必须是精神病人;二,必须经利害关系人申请;三,以法定程序宣告;四,必须由法院以判决的形式宣告。宣告或解除宣告一个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都是要式行为。一个人被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后,若其经过治疗后病愈,恢复行为能力,但是未经过撤销宣告,则此时其所为行为属于效力待定行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相关词条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