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知识:

 

问题 人民调解原则
分类
解答

一、人民调解原则概述

人民调解是人民群众运用自己的力量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种自治活动。它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规范为依据,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劝说,促使他们互相谅解、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 

当前人民调解的工作方针

  当前,人民调解的工作方针是;“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多种手段,协同作战”它包含以下含义:

  一是要及时有效地调处;

  二是以防矛盾激化为重点;

  三是根据纠纷发生的规律、特点,有针对性地预防;

  四是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政策等多种手段化解纠纷。

二、怎样做好调解工作

  (1)思想上重视,是贯彻人民调解工作方针的首要环节,是搞好预防的前提和基础。

  (2)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水平,是调解协议有效的保证。

  (3)掌握调解技巧,是调解工作性质的客观要求。

三、人民调解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1)调解程序

  人民调解应当遵循一定的程序,主要是:

  Ⅰ、受理纠纷;

  Ⅱ、调解准备

  Ⅲ、进行调解

  Ⅳ、达成协议

  Ⅴ、调解结束

  (2)调解方法

  调解方式有:直接调解,公开调解,共同调解,联合调解等。

  调解方法主要有:教之以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礼,喻之以法。

  人民调解委员会不应仅仅是消极被动地排解纠纷,而应注意调防结合,主动积极地预防、减少民间纠纷,防止民间纠纷的激化。

四、人民调解的组织形式

  (1)人民调解委员会

  人民调解的组织形式是人民调解委员会。

  宪法和调解组织条例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下设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指导下工作。

  (2)人民调解员

  调解组织条例规定,人民调解员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一)为人公正;(二)联系群众;(三)热心调解工作;(四)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政策水平;(五)成年公民。"

  《条例》还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委员39人组成,设主任1人,必要时可设副主任。

  (3)司法助理员

  《条例》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指导下工作。"基层人民政府是乡、镇,设司法助理员具体指导人民调解工作,主要是帮助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业务建设。

  基层人民法院主要是通过人民法庭对人民调解委员进行业务指导。具体办法是吸收参加法庭调解案件,旁听审判案件,指导分析案件,总结交流经验等。

五、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工作原则有哪些?

  依照《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的规定,人民调解工作有三项基本原则:

(一)依法原则

 即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开展调解工作时,必须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依据社会公德进行调解。

  依法原则主要表现为:

  1.受理和调解纠纷的范围要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2.调解纠纷要以法律、政策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作为辨别是非的标准;

  3.调解达成的协议要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

 (二)自愿平等原则

  《条例》第6条第2款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不能采取任何强迫措施。这一规定即自愿平等原则。

  自愿平等原则表现为:

  1.调解组织受理纠纷时,必须坚持自愿原则,双方当事人同意调解是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的前提,双方或一方当事人拒绝调解时,调解委员会不能强迫调解。

  2.调解组织在调解纠纷时,必须坚持自愿平等原则。

  3.调解协议书的签订必须双方同意。

、(三)尊重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原则

  尊重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原则,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对民间纠纷的调解不是起诉的必经程序,不得经未以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六、农村村民委员会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如何组建?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委员由村民大会或者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超过法定参选人数一半以上的,方可当选。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委员从人民调解员中选举产生,也可以从符合人民调解员条件的村委会的委员中产生。调委会主任从当选的委员中产生,也可以从村民委员会中产生。

  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委员三人以上组成,每届任期三年。人民调解委员会组建后,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司法所备案。

七、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民间纠纷的条件是什么?

1.有明确的被申请调解人。

2.有具体的要求。

3.有提出调解申请的事实依据。

4.属于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和其他公民组织之间涉及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各种纠纷并应当由该人民调解组织受理。

八、什么是人民调解协议?其形式有几种?

  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纠纷当事人依照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主义公德,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通过平等协商,互相谅解,对纠纷的解决自愿达成一致意见的意思表示。其形式有:一是口头协议;二是书面协议。

九、调解协议书应包括哪些内容?

1.双方当事人基本情况;

2.纠纷简要事实,争议事项及双方责任;

3.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4.履行协议的方式、地点、期限;

5.当事人签名、调解主持人签名、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

调解协议制成后,双方当事人各执一份,人民调解委员会留存一份。

十、调解协议有效应具备哪些条件?

  (1)当事人是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或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来源的;

  (2)正确反映当事人意志,不得以欺诈、胁迫、乘人之危或者有重大误解、显失公平;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人民调解协议必须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才有效。

 

人民调解原则相关词条

  • 法院调解

    法院调解,又称诉讼中调解。是指依当事人申请或者法院依职权展开的用于协商解决纠纷、结束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审结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的制度。诉讼中的调解是人民法院和当事人进行的诉讼行为,其调解协议经法院确认,即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包括调解活动、调解的原则、调解的程序、调解书和调解协议的效力等。

  • 调解活动

    指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对双方当事人就争议的实体权利,义务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

  • 调解

    调解是指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就争议的实体权利、义务,在人民法院、人民调解委员会及有关组织主持下,自愿进行协商,通过教育疏导,促成各方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办法。

  • 行政调解

    行政调解是在国家行政机关的主持下,指以当事人双方自愿为基础,由行政机关主持,以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为依据,以自愿为原则,通过对争议双方的说服与劝导,促使双方当事人互让互谅、平等协商、达成协议,以解决有关争议而达成和解协议的活动。

  • 人民调解委员会

    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我国基层解决人民内部纠纷的群众性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城市以居民委员会为单位,农村以村民委员会为单位建立。

  • 依法调解原则

    依法调解原则,即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开展调解工作时,必须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依据社会公德进行调解。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