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不能犯
对象不能犯,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认识错误,犯罪行为所指向的犯罪对象在行为时不在犯罪行为的有效作用范围内,或者具有某种属性而使得犯罪不能既遂。
问题 | 行为对象 |
分类 | |
解答 |
![]() 一、概述行为对象,是指刑法规定的危害行为所侵犯或直接指向的具体的人、物或者信息。故意杀人罪中有生命的自然人、强奸妇女罪中的妇女等,属于危害行为对象中的具体人;盗窃罪中的财物,有关毒品犯罪中的毒品、有关淫秽物品犯罪中的淫秽物品,窝赃、销赃罪中的赃物等,属于危害行为对象中的具体物;作为危害行为对象中的信息,常见的有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中的国家秘密、侵犯商业秘密罪中的商业秘密等。 二、地位和作用行为对象在犯罪构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是犯罪构成客观要件之一凡是刑法条文中明确规定为行为对象的,它就是该条文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例如,《刑法》第六章第九节规定的淫秽物品的犯罪,其对象必须是“淫秽物品”,行为人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的物品如果不是淫秽物品的,不构成该节犯罪。 (二)区分此罪与彼罪在很多情况下,不同的行为对象构成不同性质的犯罪。例如,在涉及盗窃行为的场合,因为对象不同而可能构成不同的罪:盗窃普通的公私财物的是盗窃罪;盗窃枪支弹药的,则是盗窃枪支、弹药罪;盗窃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是盗窃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再如在涉及到走私的场合,因为走私对象的不同可能涉及11种不同的罪,如走私毒品罪,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和材料罪等。 (三)揭示犯罪客体刑法条文中一般都不指明犯罪的直接客体,但是一般都指明行为对象。由于行为对象是具体的、感性的,比较容易把握,所以具体的行为对象是把握抽象的犯罪客体的有效途径。例如,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等犯罪客体是公共安全,具体把握这些犯罪客体的途径是把握其行为对象,即破坏的对象必须是正在使用中的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 三、对象错误对象错误是事实认识错误的一种,它是指行为人预想侵犯的对象与实际侵犯的对象不一致。根据误认对象是否属于同一法定犯罪构成范围,对象错误可以分为同一犯罪构成范围内的对象错误和不同犯罪构成要件之间的对象错误。其中,同一构成要件内的对象错误,是指行为人预想侵犯的对象与实际侵犯的对象属于同一法定构成要件范围内的对象。不同构成要件之间的对象错误,指行为人预想侵犯的对象与实际侵犯的对象不属于同一法定犯罪构成要件范围的对象。需要注意的是,只要是同一构成要件内的对象错误,都应当以该犯罪成立犯罪既遂来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而不同构成要件之间的对象错误,按照“具体符合说”对后罪仅成立过失,按照“法定符合说”对后罪也成立犯罪既遂。 四、与犯罪客体的区别(一)是否是犯罪构成的要件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四个共同要件之一,而行为对象仅是犯罪客观方面的要素之一,并且只有当刑法某一条文限定某一特定行为对象时,行为对象才是该条所规定的犯罪的客观要件,当然,因为绝大多数刑法条文所规定的犯罪是以特定行为对象为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所以它是绝大多数犯罪的构成要件。但也有极少数的犯罪,因为犯罪本身并不涉及对象,所以行为对象不是其犯罪构成要件。 (二)是否必然会被侵害任何犯罪必定要侵害社会利益,所以必然侵害一定的客体使其遭受损害,但是行为对象不一定收到犯罪的侵害。以非法制造枪支弹药为例,行为人非法制造枪支弹药,公共安全必然遭受损害,但是对其犯罪对象枪支弹药则不构成损害。 (三)现象与本质的区别犯罪客体是法律所保护被犯罪所侵害的社会利益,而行为对象是对行为所侵犯或直接指向的具体事物(人、物或信息)。犯罪客体寓于行为对象之中,揭示犯罪的本质,而行为对象是它的载体。犯罪行为对犯罪客体的侵害,往往是通过侵犯或者指向行为对象来实现的。 行为对象相关词条
|
随便看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