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区别单位行贿还是个人行贿 |
分类 | 刑事辩护-贪污受贿辩护 |
解答 |
一、如何区别单位行贿还是个人行贿 对个人行贿与单位行贿界线的清晰划分主要存在于以下四大致命领域之中: 首先,二者所追求的意图全然迥异:自然人进行行贿行为的初衷是为其自身攫取不合法、不公正的私利。反观之,单位行贿的核心驱动力是在为该单位谋求同样性质的不当利益。 其次,从获取利益所有权的角度来看:行贿所产生违纪违法所得处于个人控制之下的行贿行为属于自然人行贿;反之,那些被单位所拥有的“违规所得”,便被划分为单位行贿范畴之内。再来,根据实施行贿行为的主体来判断:单位行贿的参与主角是明确的单位组织,而自然人行贿显然是个体自然人主导的行动。尽管单位行贿也可能会通过某个特定自然人来执行,但这一行动始终受到单位意志的深远影响与制约。 最后,支付财物涉及到的名义以及实施程序的区别也是我们进行区分的重要依据:通常情况下,单位行贿需要经过集体深入研讨,遵循单位名义来予以实施,然而自然人行贿却是个人做出决策,以其个人信誉进行施行。 《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以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行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以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一)向三人以上行贿的;(二)将违法所得用于行贿的;(三)通过行贿谋取职务提拔、调整的;(四)向负有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实施非法活动的;(五)向司法工作人员行贿,影响司法公正的;(六)造成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 对于个人行贿与单位行贿,在分别达到了规定的立案标准之后,往往是分别以行贿罪与单位行贿罪来论处。这与一些集自然人犯罪和单位犯罪为一体的情况不同,将自然人行贿与单位行贿分开为两个不同的罪名,分别给予犯罪主体不同的处罚。因而,我们尤其要注意,在单位行贿构成犯罪的情况下,不能认定为行贿罪,而应该是单位行贿罪。 二、如何区分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和购房合同纠纷 该范畴涵盖了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其中便包含了房贷领域。在借款合同中,借款人向贷款人提出借款请求,在约定的时间内按照约定条件归还所借之款项及对应利息;并且,该协议应以书面形式呈现,除非双方当事人另有约定。借款合同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借款类型、货币种类、使用目的、借款金额、利率标准、借款期限以及还款方式等关键条款。若借款合同中的任何一方未能履行其义务,即构成违约,需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此外,若金融类借款纠纷涉及到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融诈骗等刑事犯罪行为,那么相关责任人将面临刑事处罚,尤其是在信用卡透支方面,此类问题极易引发刑事犯罪,届时责任人须承担相应的刑事法律责任。值得关注的是,信用卡诈骗罪作为近年来频发的犯罪现象,我们更应该提高警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八条 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