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什么情况可以申请被迫离职 |
分类 | 劳动纠纷-劳动关系 |
解答 |
一、什么情况可以申请被迫离职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凡企业有以下任何一种情况,都将迫使员工不得不主动申请解除劳动合同,此时企业必须支付给他们相应的劳动报酬以及经济补偿,同时还须支付赔偿费用: 首先,在上述过程中采用了强制、恐吓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等手段; 其次,没有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所商议的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 再次,无理克扣或者故意拖延支付员工工资; 第四,拒绝支付员工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 最后,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员工工资。关于经济补偿方面,根据员工在该企业工作的年限来决定,每满一年就需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作为标准。如果工作时间超过六个月但不足一年,则按照一年来计算;若工作时间不足六个月,则需支付半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对于那些月工资高于企业所在地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员工,其经济补偿的标准应按照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进行支付,而其获得经济补偿的年限最多不得超过十二年。这里提到的“月工资”,是指员工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四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迫使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并可支付赔偿金: (一)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二)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三)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四)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二、什么情况可以免于刑事拘留 在无法满足刑事拘留标准的情况下,有可能会获得无罪释放或免于拘留的待遇。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相应规定,“免予刑事处罚”属于法院对一个涉嫌犯罪行为作出定罪判定后,依据犯罪情节轻微程度而作出的一种刑罚裁量结果。这是法院在认定被告人已构成犯罪事实基础上,以“犯罪情节轻微无需判处刑罚”作为概括性的选法理由和法条适用依据的具体体现。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 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在企业采取诸如强制、恐吓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等方式进行管理;抑或是未按照约定支付员工应得薪酬以及提供适当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甚至是恶意扣除或者拖欠员工薪资,拒绝支付相应的加班费用;亦或在发放工资时,未能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执行;在上述任何一种情况下,员工均有权主动与所在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同时还可以依法获得合理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以及赔偿金。关于经济补偿部分,其数额将根据员工在该企业服务年限来确定,倘若劳动者的月工资水平超过了当地全体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那么补偿金额也将会按照3倍标准予以支付。然而,经济补偿的最高标准为12年。这里所提到的“月工资”,特指劳动者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前的最后连续12个月的平均收入状况。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