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院的审判制度主要有什么 |
分类 | 诉讼仲裁-办案流程 |
解答 |
一、法院的审判制度主要有什么 现行法院司法裁判程序主要包含了公开审判体系、辩护权制度、回避机制以及审判团暨合议协调制度这四大柱石般的结构。 其中,公开审判标准规定,社会大众有着权利并应当参与到人民法院对于初次审判的案件进行审理过程中去,只要确保涉及到的乃是有关国家机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情形,都不会公开审判。而辩诉权制度则是尊重每位被告人自我发声的权益,至少保证他们会得到法院的倾听和理解,是谓辩护权制度的要旨所在。 同时,法庭应当对每位当事人的申请采取回避机制,如果发现法官与案件存在可能影响公平公正审判的利益关联,无论是法官还是当事人自身,都应该主动提出回避请求。 至于合议制度,则是要求在审理任何案件时,应该由法官团队举行公开会议以达成理性的决策。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八条 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 第二百三十八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发现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审理有下列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的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一)违反本法有关公开审判的规定的; (二)违反回避制度的; (三)剥夺或者限制了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四)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二、法院的判决书与裁定书有什么区别 判决书乃是由法院根据审判结果所制定的法律文书;另一方面,裁定书则指由审判机构针对诉讼程序以及部分实体性问题,依法所制定的司法文件。判决书与裁定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如下四大方面: 首先,这两种法律文书的适用对象有所差别。判决书主要用于解决实体性的法律关系问题,比如涉及到判定有罪与否、量刑轻重等事项;裁定书则主要关注解决诉讼过程中出现的程序性问题,但同时也会涉及少许实体性问题,例如:减刑、假释等情况。 其次,具有法律效应之文书的数量有所不同。在一个具体案件中,只能够产生一份具有最终法律执行力的判决书; 然而,裁定书则可能会有多份以上。 再者,两者在撰写方式上有着明显不同。判决书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并且在格式以及内容上都有相应的规定要求;相较之下,裁定书既可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通过口头陈述的方式生成。 最后,二者对于不服裁判提起上诉或者抗诉时限不尽相同。对于判决书的当事人而言,应当在接到判决书后的十日内提出上诉或者抗诉申请;而对于裁定书的当事人来说,其申诉时间仅限于收到裁定书后五天内。可见,尽管判决书与裁定书均需遵循法定程序进行制定,但二者仍存在诸多重要的差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