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和立案标准
分类 刑事辩护-金融诈骗辩护
解答

一、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和立案标准

诈骗罪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二)客观要:

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三)主体要: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四)主观要: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立案标准: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000元以上的,构成诈骗罪,应当立案侦查。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诈骗罪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依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法律条文,诈骗罪所具备的构成要素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组成:

首先是客体条件,即诈骗罪侵犯的对象应是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权益,而非对其他不法利益的侵占,如公民生命健康这类人身权益并不属于该犯罪的客体范畴;

其次是客观要素,诈骗罪在客观上必须体现为运用欺诈手法,从而获取数额较大的公共资产或私人财产,这里所谓的欺诈方法指的是虚构事实或者掩盖真相等手段,而这些欺诈行为必须使得受害者产生误解,步入误区,从而导致其作出涉及财产分配的决定及相应行动;接着是主体要素,诈骗罪的实施者通常为一般主体,即只要符合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年满16岁)且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便可成为该犯罪的实行者;

最后便是主观要素,从诈骗罪的角度来看,这种犯罪通常带有直接故意性,且行为人必须怀揣着非法占有公共或私人财产的明确意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关于诈骗犯罪构成要件的概述:首先,从客体层面来看,本罪侵害的法益是公私财产所有者的权益;其次,从客观行为角度出发,本罪主要表现为利用欺诈手段来获取特定金额的公私财产;而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个人实施诈骗行为导致公私财产损失达到人民币3000元及以上的,即可被认定为构成诈骗罪,并应启动立案侦查程序。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11:4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