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未成年犯罪民事赔偿要上法庭吗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赔偿 |
解答 |
一、未成年犯罪民事赔偿要上法庭吗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所引发的民事赔偿问题,是否需要诉诸法庭,主要取决于相关事件的实际情况和当事人之间的协商结果。 若双方能够通过友好协商达成一致的赔偿协议,那么便无需再行诉诸法庭。 然而,若双方未能就赔偿事宜达成共识,受害方往往会选择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以维护自身权益,此时则必须走上法庭。 值得注意的是,在许多情况下,即便未成年人本身并无充足的财产用以赔偿损失,其法定监护人仍需承担起相应的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未成年人犯罪涉及的民事赔偿,是否起诉至法庭,依据案情及双方协商而定。协商达成赔偿协议可避免诉讼;未达成一致时,受害方多会选择民事诉讼维权。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未成年人财产不足,其法定监护人亦需承担赔偿责任。 二、未成年犯罪有案底吗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案底无法被撤销或消除; 不过,相对于成年人而言,未满法定成年年龄的未成年人所涉及的违法犯罪行为仍会形成相应的案底纪录。 然而,根据相关规定,这些未成年人的犯罪资料未经司法机关的批准和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都无权进行查阅或调取。 在这里提及的“案底”,通常是指某个人曾经实施违法或者犯罪行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纪录。 这也被称为犯罪人员犯罪纪录制度,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它主要是指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且这些犯罪档案往往由公安部门统一保管。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三、未成年犯罪情节较轻怎么判 对于未成年罪犯情节轻微者的判决,需要我们全面考虑诸多因素。首先,法官将依据犯罪行为的性质、程度以及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等多个方面展开评估与衡量。具体来说,可能会深入关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犯罪者的动机与目的、用来实施犯罪的策略与手法、犯罪行动造成的破坏性后果以及未成年犯人的生理年龄、平时的行为表现等相关信息。在做出最终判决之前,法庭将会坚决贯彻"以教育引导为主、惩罚为辅"的理念。有可能会采用诸如缓刑、管制等较为宽松的刑罚方式来处理这类案件。同时,法庭也会特别重视对这些少年犯人的教育、感化以及挽救工作,试图通过这个过程帮他们深刻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鼓励其走向新生。 未成年人犯罪涉及的民事赔偿,是否起诉至法庭,依据案情及双方协商而定。协商达成赔偿协议可避免诉讼;未达成一致时,受害方多会选择民事诉讼维权。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未成年人财产不足,其法定监护人亦需承担赔偿责任。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