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取保候审有没有可能判缓刑 |
分类 | 刑事辩护-取保候审 |
解答 |
一、取保候审有没有可能判缓刑 虽然取保候审与判处缓刑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关联性,但从某种程度来看,通过采取取保候审措施,显示出犯罪情节可能较为轻微,对社会构成的潜在风险也比较低,这无疑会提升依法判处缓刑的可能性。通常情况下,如果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的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循相关规范,积极主动地协同司法机关开展各项工作,同时其犯案行为较轻,有明确的悔过意愿并未展现出再次犯罪的意图和可能,并且宣告缓刑不会给被告人所在社区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那么,依法判处缓刑的确存在现实依据。然需强调,在作出最后判决之前,我们必须全面评估案件的各种具体情况,包括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的恶劣程度、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及损失、嫌疑人对自己犯罪行为的认可程度及其对被害者的赔偿合作等多方因素,然后才能根据法律标准进行公正审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取保候审不必然关联缓刑,但可显示犯罪轻微、风险低,增加缓刑可能。若嫌疑人遵规、悔过且无再犯风险,缓刑有现实依据。但判决前需全面评估犯罪性质、影响及嫌疑人态度,确保公正审判。 二、取保候审担保人要哪些条件 按照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中的明确规定,欲成为取保候审的保证人,必须同时符合以下四项严格的条件: 第一,保证人必须与该案无关联性,即保证人不应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涉及的罪行产生任何直接的利益冲突或责任牵连。 换言之,保证人不可为案件的共犯者,更不可为案件的证人,因为若保证人为执法机构关注目标,便无法确保其能够严肃履行其担保职责。 第二,保证人应具备充分的物质与精神条件,以履行保证义务。 具体而言,保证人需年满十八周岁且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并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足以有效监督被保证人的行为举止。 认定保证人是否具备履行保证义务的能力须依据案件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评估,而非仅仅依赖于保证人个人的陈述来做出判断。 第三,保证人应享有完整的政治权利,且其人身自由未受任何形式的限制。 若公民已被剥夺政治权利,则不得担任取保候审的保证人。 第四,保证人应有固定的居住场所及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在被保证人所在地拥有长期居住的住所,以及稳定的经济收入。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 保证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与本案无牵连; (二)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 (三)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四)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 三、取保候审担保人会被连累吗 作为取保候审的保证人,您需要明白自己可能会面临一些潜在的风险。当涉及到犯罪嫌疑人员违反取保候审相关要求时,身为保证人的您将会为此类违规行为承担连带责任。具体来说,如果保障人未能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犯罪嫌疑人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事实行为,那么他将有可能面临着罚款等严厉的处罚;而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此类违规行为的性质严重且构成了犯罪,那么保证人还需要为其所应负的刑事责任负责。因此,在决定担任取保候审保证人之前,请务必慎重考虑,并确保您能够有效地监督和管理犯罪嫌疑人,以确保他们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取保候审不必然关联缓刑,但可显示犯罪轻微、风险低,增加缓刑可能。若嫌疑人遵规、悔过且无再犯风险,缓刑有现实依据。但判决前需全面评估犯罪性质、影响及嫌疑人态度,确保公正审判。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