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故意伤害罪追究标准是什么 |
分类 | 刑事辩护-暴力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故意伤害罪追究标准是什么 在司法实践中,对故意伤害罪的判断与追究程度主要依据所造成的人体伤害程度。普遍而言,若造成受害者轻伤(即损害其肢体或容貌,以及影响听觉、视觉等器官功能部分功能或完全丧失,或对其人身健康具有中等程度损害的轻微伤害)级别以上的伤害后果,即可负起相应的刑事责任。具体伤势等级如下:轻伤,即肢体或容貌的损害(包含造成部分功能障碍或丧失),听觉、视觉等器官功能部分受阻或全部丧失,或者对其人身健康产生中度程度的损伤;重伤,即损害受害者肢体导致残废,损毁其外貌,完全丧失听觉、视觉、丧失其他器官功能,或者对其身心健康产生重大、不可逆转的损伤。如果行为人故意以暴力方式伤害他人身体,且造成了轻伤的后果,那么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将面临三至七年不等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处罚。而当行为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导致受害者重伤的情况下,则需承担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责任;若致人死亡或以极其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并造成严重残疾的,则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的严厉惩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司法实践中,故意伤害罪依据伤害程度定罪。轻伤含肢体容貌损害、视听功能部分丧失等,负刑责。重伤则致肢体残废、视听全失等严重损害,刑罚更重。轻伤者面临3-7年有期徒刑等处罚;重伤者则3年以上10年以下;致死或极端手段重伤致残者,可判10年以上至死刑。 二、故意伤害罪的主体是什么 依照相关法律条文,故意伤害罪的行为主体涵盖年满十二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成年人。 具体而言,对于已满十二周岁但未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若其在实施故意伤害罪过程中表现出严重且恶劣的情节,并得到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予以追诉的话,那么他们将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而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但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来说,如果他们触犯了故意伤害罪,同样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至于年满十六周岁的成年人,只要他们实施了犯罪行为,就必须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三、故意伤害罪取保期限是多久 根据我国严格的法律规定,对于取保候审的受限制时间范围最长不能逾越整整12个月这个界限。同时,对于故意伤害事件,取保候审的时限应自对该项决定正式执行之日起开始进行计算。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以及人民法院这三大机构在处理此类事件的各个环节中都拥有向被告人提出取保候审申请的权力。在取保候审的期限即将到期之际,如果涉及之事件尚未得到妥善解决,那么负责执行这项决定的机关必须在距离期限届满还有15日之时,以书面形式向做出最初决定的机构发出通知,请求后者对此做出是否解除取保候审或调整强制措施的最终决策。然而,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是,取保候审并不等同于事件已告结束,作为被取保人的被告人仍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规条款,配合调查人员推进事件的侦破工作,并积极参与到事件的审查起诉与审判过程之中。 司法实践中,故意伤害罪依据伤害程度定罪。轻伤含肢体容貌损害、视听功能部分丧失等,负刑责。重伤则致肢体残废、视听全失等严重损害,刑罚更重。轻伤者面临3-7年有期徒刑等处罚;重伤者则3年以上10年以下;致死或极端手段重伤致残者,可判10年以上至死刑。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