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过失爆炸罪是如何定义的 |
分类 | 刑事辩护-暴力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过失爆炸罪是如何定义的 过失爆炸罪,是指由于行为人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引发的爆炸事件,以其危及社会公共安全并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后果的犯罪行为。 在法律规定中,如果通过爆炸或其它危险方式导致他人重伤,死亡或是致使个人和公共财产受到重大损失的,应处以至少十年的有期徒刑,而最高则可能被判定为终身监禁甚致死刑。 对于过失构成上述罪行的情况,应处以三至七年的有期徒刑; 若情节相对轻微者,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及拘役。 《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过失爆炸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过失爆炸罪要如何处罚 (一)过失爆炸罪所指向的客体范围为: 该犯罪行为直接影响到社会公众的生命安全以及公众人身及财产的重大利益,实质上是指那些无法预估且无法确定的大部分人的生命资源和无价的健康及重要的个人及公共资产的安全性。 (二)从客官视角看待过失爆炸罪,它在客观事实上具体体现为因过失操作引发爆炸事故,给公共安全带来不可忽视的威胁,并最终导致伤害他人或自己生命、身体健康严重损失,乃至倾覆公私财产等极其恶劣的严重后果。 (三)就确定该罪名所需的主体资格来说,必须满足下列标准才能构成此罪行的实施者: 这起事件中的犯罪主体可以是任何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四)过失爆炸罪的主观要素主要体现为过失,其中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两种情况。 前者是指责任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导致对公众安全产生巨大潜在威胁,但却仍然轻信个人判断能避免这个问题; 后者则是指责任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活动可能引发严重破坏公共安全的结果,然而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这一点,从而导致了这种不可挽回的结果。 因此,对于过失爆炸罪,法律规定的惩罚措施一般是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如果情节较轻,处罚可能降至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