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盗窃罪立案标准几十元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立案 |
解答 |
一、盗窃罪立案标准几十元 盗窃罪的立案标准为几十元之数额 1.关于个人实施盗窃公私财产的行为,数额达到一定程度时,会被认定为"较大幅度",具体而言是指从一千到三千元人民币的区间范围内。这类情况的判决结果通常是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且还要附加或者单独处罚罚金。 2.当盗窃金额达到三万元至十万元人民币之间,那么就被认定为"巨大幅度"。此时的判决结果通常是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且要附加处罚金。如果盗窃金额超过了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人民币,那么就被认定为"特别巨大幅度"。这种情况下,判决结果通常是判处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甚至可能是无期徒刑,同时还需要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值得注意的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有权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治安状况,参考上述数额标准,来确定本地区实际执行的数额标准,并将相关信息上报给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进行备案。对于盗窃数额较小的案件,法定刑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量刑标准如下:若盗窃金额在1000元以上但不足2500元人民币,则将面临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六个月或单独处罚金的惩罚;若盗窃金额在2500元以上但不足4000元人民币,则将面临有期徒刑六个月至一年的惩罚;若盗窃金额在4000元以上但不足7000元人民币,则将面临有期徒刑一年至二年的惩罚;若盗窃金额在7000元以上但不足10000元人民币,则将面临有期徒刑二年至三年的惩罚。《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盗窃罪与诈骗罪的界限理解是什么的 1、对于欺骗行为的解读。 行为人事先实施了欺骗行为后获得了某些财产,但这并不意味着必然构成诈骗犯罪。 在盗窃犯罪过程中,同样也可能出现实施欺骗的行为。 因此,行为人所采取的欺骗手段,并非区分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关键所在。 行为人在获取财物的过程中或者之前,即便也运用了欺诈技巧,但倘若这些欺骗行为未能使受骗者形成误解并主动、心甘情愿地交出财物,那么只能根据刑法规定,认定为普通盗窃罪。 总体而言,诈骗罪中的欺诈行为应当具备使他人产生误解,进而导致其主动自愿交付财物的效果。 若未达到这样的目的,便不能被视为诈骗罪中的欺诈行为。 2、关于“错误认识”的诠释。 所谓“认识错误”,便是指由于行为人的欺诈行为,使得受害人对客观事实的评估发生偏差,进而导致其主观认知与其实际情况不符。 在此种认识错误的基础之上,受害人按照行为人的意愿,进行了财物转让。 在诈骗犯罪中,受害人似乎是“自发自愿”地交出财物,然而实际上,这种所谓的“自愿”是违反受害人内心真正意向的。 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的初衷就是要蒙骗对方,诱其陷入错误认识,最后迫使对方交付财产。《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盗窃罪立案抓不到人怎么办 在涉及到盗窃罪的案情当中,尽管暂时未能找到当事人,警方通常并不会中止对此类事例的深入调查。他们将采取各类侦查措施,对涉嫌犯罪的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背景调查,包括但不仅限于对这些人士的社会关系网,行踪走向,以及通讯记录等等进行深度挖掘与追踪。此外,为了能够尽快地将作案者绳之以法,警方也将会广发通缉令,在全国范围展开全方位的追捕行动。就受害者而言,应当尽全力配合警方的工作要求,提供任何可能有助于警方锁定和抓捕嫌疑人的线索。对于任何可能具有法律意义的证据材料,亦请随时向警方反映并提交。在犯罪嫌疑人尚未归案之际,事例的司法起诉期限并不会因此而失效。一旦抓获犯案者,必将依照严格的法律程序,对其进行刑事诉讼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1千-3千元)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等,罚金;数额巨大(3万-10万)处3-10年有期徒刑,罚金;数额特别巨大(30万-50万)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罚金或没收财产。各地可定标准。盗窃数额小,刑罚从管制、拘役到有期徒刑不等。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