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取保候审后还可以拿到赔偿吗
分类 刑事辩护-取保候审
解答

一、取保候审后还可以拿到赔偿吗

在法律层面上,尽管取保候审这项司法程序可能会给受害者带来一定程度的不便与困扰,但并不会直接影响其在刑事诉讼中的损害求偿权。

因为,取保候审仅仅是一项维护社会治安和人权的刑事强制性措施,并不代表此案的最后判决结果。

因此,倘若当事件发生后,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对此负有罪责或者依法应对相关损失负有赔偿责任的话,受害人仍然有权依据相关法规和证据向该方提出索赔要求,比如因他人的侵权行为而导致身体受到伤害所产生的医疗费用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尽管取保候审可能给受害者带来不便,但它不直接影响受害者的损害求偿权。取保候审是维护社会治安和人权的措施,非最终判决。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应负罪责或赔偿责任,受害者可根据法律和证据提出索赔,如侵权导致的医疗费等。

二、取保候审后多久解除

众所周知,鉴于法律明确规定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为12个月,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超过12个月并无其他特殊状况出现的话,应当解除当事人所受的取保候审措施。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在司法实践中,无论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还是公安机关,对于采取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等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均有最长不超过12个月以及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限制。

在当事人接受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的过程中,犯罪调查、起诉和审判程序不能停滞。

当我们发现不应追责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已满时,应该立刻解除这些措施。

同时,我们还要及时地将解除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信息告知给当事人及有关单位。

这样能够确保程序公正,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三、取保候审后到派出所做什么工作

在实施取保候审措施的过程中,被取保人有义务恪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相关要求,前往公安派出所进行以下方面的工作:首先,需要如期向公安机关报告个人活动状况的详细信息,其中涵盖了自己的行踪轨迹以及联系方式等可能产生变化的事项;其次,需要积极配合公安部门的传唤工作,保证准时到达指定场所接受讯问,并且需就事例的相关事实做出真实完整的陈述;再次,未经授权许可,被取保人不得擅自离开所在城市或乡镇区域。若是出现住址、工作单位及联络方式变更等事项,请务必于24小时内知会执行机构。最后,我们必须明确,取保候审并非事例处理的终点,被取保人仍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全力配合调查工作,以确保刑事诉讼程序得以顺利推进。

尽管取保候审可能给受害者带来不便,但它不直接影响受害者的损害求偿权。取保候审是维护社会治安和人权的措施,非最终判决。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应负罪责或赔偿责任,受害者可根据法律和证据提出索赔,如侵权导致的医疗费等。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6: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