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伤残鉴定标准和赔偿标准是什么 |
分类 | 损害赔偿-人身侵权 |
解答 |
一、伤残鉴定标准和赔偿标准是什么 关于伤残鉴定标准及赔偿的相关问题 在伤残评定过程中,呈交由相关机构进行评估得出的级别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衡量赔偿数额的依据。在这个意义上,不同的伤残级别其对应的百分比系数是从1到10逐渐递减的: 其中一级残疾为上一年度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乘以二十年之后,乘以上述系数100%;而二级残疾的情况下,需按照上述方法,乘以90%;以此类推,直至九级残疾时,乘以20%; 最后,十级残疾则以相应的10%比率作为赔偿计算基础。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二、伤残鉴定标准及赔偿标准 首先,对于一级伤残患者,他们的日常生活基本上依赖他人的悉心照料以及专业设备,倘若缺乏这些条件,其生存将会变得极为艰难; 其次,这类患者通常会出现意识丧失的状况; 最后,在多种活动中都显得极为不便,只能躺在床上或是椅子上进行简单的动作。 其次,关于二级伤残人士,尽管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能力,但是他们仍然需要他人随时随地的帮助; 再次,由于身患残疾,他们的活动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待在家中的床上或椅子上; 此外,他们也无法胜任任何种类的工作; 最后,由于严重的身体缺陷,社会交往对他们而言是极具挑战性的。 至于伤残等级作为赔偿标准的系数问题,我们将其划分为一到十个级别,每个级别对应的百分比系数分别为100%至10%。 具体的计算方法是这样的: 一级伤残的计算方式为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乘以二十年再乘以100%; 二级伤残则乘以90%,以此类推; 九级伤残则乘以20%; 最后,十级伤残乘以10%。《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四条 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 第三十五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三)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十八条 工伤职工工伤复发,确认需要治疗的,享受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三十二条和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工伤待遇。 三、伤残鉴定标准1-10级赔偿怎么算 在进行人身伤害意外事故所引起的伤残鉴定过程中,1至10级的赔偿计算方式相对较具复杂性,大体上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六个主要环节:首先是“残疾赔偿金”部分,此项将依据侵权行为发生地的最近一年份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基准,并以受害者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或伤残等级作为参考,自定残之日起开始,按照一定的年限进行计算;其次是“医疗费用”部分,这部分将根据医疗机构开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据,以及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来加以确认;再者是“误工费用”部分,这部分将根据受害者的误工时长及收入状况来予以确定;接下来是“护理费用”部分,这部分将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以及护理人数、护理期限来进行衡量;然后是“营养费用”部分,这部分将根据受害者的伤残状况,参照医疗机构提出的相关意见来进行核准;最后是“精神损害抚慰金”部分,该部分则需要由法庭根据具体案情酌情决定。 值得一提的是,具体的赔偿标准与金额将因其所在地域、案件具体情节等诸多因素而有所差异。 在实际操作中,还必须综合相关的法律条文以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全面考虑。 伤残鉴定级别影响赔偿数额,级别越高,赔偿比例越大。一级残疾赔偿为上一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或纯收入的20倍,二级为18倍,依次递减至十级残疾的2倍。赔偿计算基于此比例。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