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局仲裁流程是怎样的 |
分类 | 劳动纠纷-劳动仲裁 |
解答 |
一、劳动局仲裁流程是怎样的 劳动仲裁的法律程序及实施细则 关于如何启动劳动仲裁程序,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务必准备齐全立案所需材料,主要包括您本人签名及填写相关信息的仲裁申请书原件、身份证复印件一份以及详细完整的证据清单。此外,还需提供被诉方所在企业的工商登记资料以便立案工作需要。其次,在您向仲裁机构递交了上述材料之后,该机构会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之内进行审核处理,给出明确的受理结果或驳回申请的回复。如果仲裁委员会决定接受立案请求,那么他们会立即在收到立案申请的第二天起五个工作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到被申请人处。反之,若该仲裁委员会拒绝受理你的申请,也会在当日及时告知您具体原因并予以解释。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九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 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劳动局仲裁要什么证据 在处理劳动争议事件过程中所需要的证据,根据其形式与作用的不同,通常可以分为如下几个类别: 首先是“书证”类别的证据,主要包含了诸如劳动合同、在职期间所签署的协议以及其他有关文件等; 其次是“物证”类别的证据,这类证据主要以实物形态存在,例如社会保险缴纳证明、考勤打卡记录或者薪酬领取清单等等; 此外,还有名为“证人言语”的证据类别,其首要来源便是用人单位内部员工或其他已经离职的劳动者提供的证词遣要; 最后,也不能忽视那些由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实际工作期间录制下来的监控视频资料和录音带等罅漏出的视听材料作为重要证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 第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三、劳动局仲裁庭怎么判 在处理劳动仲裁事例中,仲裁庭主要是根据当事人所呈交的各类证据以及客观实际情况,在参照符合法律规定的劳动法律法规基础之上,展开深入且全面的研究和判断。这个过程中,仲裁庭通常要对诸如劳动合同的签订、执行、内容修改、终止等多方面问题进行细致剖析。同时,还需要深入探讨和评估涉及到的劳工薪酬制度、工作时间安排、休息日和节假日的安排、社会保障措施、员工福利待遇以及解除劳动合同的合法性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在做出裁决的时候,仲裁庭会特别关注双方提出的证据是否充足、证据的真实性以及合法性等因素。如果劳动者主张自己的权益,那么他们必须首先提供初步的证据来证明他们之间确实存在着劳动关系,并且他们的权益受到了损害。而作为雇主方,他们也有责任对自身的管理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举证。总的来说,劳动仲裁庭在处理此类事例时,始终坚持公正、公平、合法的原则,以确保裁决结果的公正性。然而,由于每个事例的具体情况都有所不同,因此最终的裁决结果可能会有所差异。 劳动仲裁程序包括准备立案材料(仲裁申请书、身份证、证据清单及企业工商资料)并递交至仲裁机构。机构在五个工作日内审核,决定受理或驳回。如受理,五日内送达被申请人;如驳回,当日告知原因。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