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分类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解答

一、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法律构成要件是什么

关于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构成要件的探讨如下:首先来看主体要素,即犯罪行为人一般应为主观条件;其次就主观要件而言,这一违法行为的主观含义必须明确且只能由有意为之构成;然后分析客体要素,其实际侵害之对象为社会秩序的完整与稳定;最后观察到的客观要素涉及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有毒有害、放射性及传染性病原体等物质,以此严重干扰并扰乱了正常的社会次序。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如何量刑

投掷虚假危险物品罪之法定量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节:一者,向公众投掷虚构或伪造(例如假冒爆炸性、有毒有害、放射性的以及各种可能引发传染疾病的细菌等)危险物品,或者捏造虚假且有爆炸风险、生物病毒威胁、核辐射威胁等恐怖信息;二者,已经知晓此信息为虚假恐怖讯息,仍刻意散布和传播,给社会公众带来严重混乱,将受到长达五年以内的刑事处罚,如有期徒刑、拘留或是判管制;若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后果,例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犯罪分子将会被处以五年之上甚至更长时间的有期徒刑惩罚。《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怎么判

在关于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审判中,对于量刑标准的界定,主要参考的因素包括犯罪情节的轻重度、社会危害性的严重程度以及罪犯的主观恶意性等等。例如,仅有轻微的违法行为并没有引发重大的社会恐慌或者实际的危害结果,那么可能会被判处相对较轻的刑罚。然而,若该行为导致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引发了大规模的社会恐慌或者给社会带来了其他严重的负面影响,那么相应的刑罚则会有所加重。在司法实践过程中,法院会根据各种具体的事例事实,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司法解释,作出公正公允的判决裁决。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构成要件包括: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上需故意,客体为社会管理秩序和公共安全,客观上需实施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2: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