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仲裁案件流程是什么 |
分类 | 劳动纠纷-劳动仲裁 |
解答 |
一、劳动仲裁案件流程是什么 首要之事便是准备妥当仲裁申请书以及相关证据材料,以确定仲裁请求之明确性。随后便可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此项申请,待到委员会接到申请之后的一段规定期限内核实并决定是否正式受理。若顺利受理,将有专员向各方当事人送达相关通知及资料。接下来进入重要环节——开庭审理阶段,在此过程中,双方当事人需在法庭上阐述各自观点、进行质证与辩论。最终,劳动仲裁委员会将依据事实真相与法律法规做出公正裁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八条 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 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二、劳动仲裁赔偿金额如何计算 劳动仲裁赔偿金额的计算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包括经济补偿、赔偿金等。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赔偿金则是在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支付。工资通常为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此外,若存在未足额支付工资、未依法缴纳社保等情形,也需相应进行赔偿计算。具体赔偿金额需结合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工资收入等实际情况来确定。如有特殊情况,建议咨询专业劳动法律师以获取准确的计算结果。 三、劳动仲裁案件时效是多久 劳动仲裁案件的时效一般是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但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需注意,仲裁时效期间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超过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劳动仲裁委员会一般不予受理。 首先,准备好仲裁申请书和相关证据材料,明确仲裁请求。然后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申请,委员会在收到申请后的一定期限内决定是否受理。受理后,会向双方送达相关通知和材料。接下来是开庭审理,双方在庭上陈述观点、进行质证和辩论。最后,仲裁委员会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裁决。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