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职务侵占罪需要公诉么 |
分类 | 刑事辩护-职务侵占辩护 |
解答 |
一、职务侵占罪需要公诉么 职务侵占罪是否需要提起公诉? 职务侵占罪属于公诉性质案件。其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在职工作人员,这些人员必须是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所以这种犯罪具有特殊性。在主观心态上,犯罪嫌疑人必须对其所侵占的是本单位的财产有着明确的认识,并坚决采用侵吞、盗窃、欺诈等违法手段将此财产据为己有的意图。客观方面则表现为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将本单位的财产非法占有。若犯罪情节较轻,案情较为清晰,无需进行深入调查即可查明案件真相,那么这类案件就适合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对于那些需要受害者本人提出控告才能处理的案件,如果受害者已经死亡或者失去了行为能力,那么他们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就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也应该依法予以受理。如果被告人无法亲自提出控告,可以由他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代替他提出控告,但替代者必须提供能够证明自己与受害者之间存在关系以及受害者为何无法亲自提出控告的相关证据。当然,任何涉嫌犯罪或者犯罪嫌疑人都必须明白,未经法院依法判决,任何人都不能被判定有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三条 【职务侵占罪】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的规定定罪处罚。贪污罪】国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和国有保险公司委派到非国有保险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职务侵占罪是否要坐牢 职务侵占案件并不一定导致犯罪人被判处监禁徒刑。 只有当涉案金额达到特定标准时,才可能构成职务侵占罪,进而根据相关刑罚法规予以刑事追责。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271条之规定,公司、企业或其他组织的员工在其履行职责过程中,为了个人利益而使用职权,擅自将所在单位的财务据为己有的,只要涉及到的金额达到法定标准,就应受到刑事处罚。 具体而言,若侵占金额相对较小,则可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同时还需承担罚金。 若是金额相当庞大,则将面临三年以上至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同样需要支付罚金。 但如果涉及的金额极度惊人,那么罪犯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是无期徒刑的处罚,且仍需承担罚金。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等特征的机构中的公务员及这些部门委派到非国有企业或其他机构任职的员工,如有上述行为,同样应按照《刑法》第382条及第383条的规定,以相应罪名进行审判裁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明确指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同样,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若是有前述行为的,也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刑法》第二百七十条 【侵占罪】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三、职务侵占罪中从犯怎么判 关于职务侵占罪中从犯的具体量刑标准,法律规定其应比照主犯适当从轻、减轻惩处或免予刑事追究。在此类罪行中,从犯在整个共同犯罪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大多为次要或辅助性质。在裁定刑罚时,主要依据犯罪金额的多寡、从犯在犯罪过程中的具体作用程度、其对自身行为的认识和悔过表现以及是否积极退还赃款等多个方面进行考量。若犯罪金额达到一定规模,则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惩罚,同时还须缴纳罚金;若犯罪金额巨大,则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样需要缴纳罚金;而当犯罪金额特别巨大时,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是无期徒刑的严厉制裁,并且仍需缴纳罚金。针对从犯的具体情况,法院将会在相关量刑幅度内酌情予以减轻处罚。然而,最终的量刑结果仍然需要根据事例的实际情况来作出判断与决定。 职务侵占罪是公诉案件,涉及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侵占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产。犯罪嫌疑人需明知侵占单位财产,并故意采用非法手段占为己有。案情清晰、无需深入调查的案件可由法院直接受理,而需受害者控告的案件,若受害者无法控告,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可代替提出。但定罪需经法院依法判决。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