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抢夺罪侵犯什么权利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抢夺罪侵犯什么权利 关于抢劫罪这一犯罪行为所侵害的往往是包括公私财产在内的物权完整性。抢劫者通过具有明显公开性质的手法直接针对被害人对特定物品的严密掌控,使得受害人在短时间内无法进行有效的抵抗从而导致了对该财物的操纵权的丧失。这类犯罪行为不仅侵害了他人对于财产的占有、使用权、收益以及处理等各项权益,亦对社会的正常经济秩序以及公众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与侵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 【抢夺罪;抢劫罪】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抢劫罪侵犯何种人身权利 抢劫罪侵犯的人身权利主要是公民的人身安全和人身自由。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在抢劫过程中,犯罪人通过暴力威胁等手段,使被害人处于不敢反抗、不能反抗或不知反抗的状态,从而侵犯了被害人的人身安全和自由。这种侵犯不仅对被害人的身体造成直接伤害,还会给被害人的心理留下深刻的创伤,严重影响被害人的生活和社会参与能力。例如,犯罪人用刀胁迫被害人交出财物,就是对被害人人身安全和自由的直接侵犯。 三、抢夺罪如何认定其犯罪构成 抢夺罪的犯罪构成如下: 主体方面,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主观方面,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客体方面,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客观方面,表现为乘人不备,出其不意,公然对财物行使有形力,使他人不及抗拒,而取得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抢夺行为是直接夺取财物的行为,即直接对财物实施暴力而不直接对人的身体行使暴力。若抢夺行为致人重伤或死亡,应认定为抢劫罪。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抢夺罪,数额较大一般以500元至2000元为起点。 抢劫罪侵害公私物权完整性,以公然手段剥夺被害人对财物控制,致其瞬间失去防卫力,丧失财物支配权。此罪不仅侵犯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更扰乱经济秩序,危及公共安全,构成严重社会危害。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