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股权代持协议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
分类 | 公司经营-股权 |
解答 |
一、股权代持协议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股权代持协议下的法律效力及其无效情况 按照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若出现以下四种情况,则关于股权代持关系的协议将被视为无效: (1)协议的拟订者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之人; (2)在代持股关系中,各方当事人所表达出的意愿并非真正出于其本意; (3)该等协议的实现方式或内容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或者严重背离了社会公共道德规范; (4)在代持股关系中,各方当事人存在着恶意串通、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二、股权代持协议无效后如何处理 股权代持协议无效后,通常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首先,若实际出资人已实际出资,应返还其出资款及相应利息。其次,对于因代持协议无效给实际出资人造成的损失,如投资收益损失等,应根据过错责任原则,由过错方承担赔偿责任。若名义股东将股权进行了处分,如转让给第三人,应确认该处分行为的效力。若第三人善意取得股权,实际出资人可向名义股东主张赔偿损失;若第三人非善意取得,应撤销该处分行为,恢复股权原状。总之,需综合考虑各方的过错、实际出资情况等因素,以公平合理的方式处理股权代持协议无效后的事宜。 三、股权代持协议解除的条件有哪些 股权代持协议解除的条件通常包括:一是双方协商一致,这是最常见的解除方式,需明确解除协议的意愿及相关事宜;二是代持人存在违约行为,如未按约定履行出资义务等,守约方有权解除协议;三是被代持股权发生实质性变化,导致代持协议目的无法实现,例如被强制转让等;四是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如代持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等。需注意的是,解除股权代持协议应遵循合法、公平、诚信的原则,避免引发不必要的纠纷。若解除协议过程中出现争议,可通过协商、调解或诉讼等方式解决。 股权代持协议的法律效力在符合我国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有效,但以下四种情况除外: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拟订协议;2)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3)协议内容违反法律法规或社会公共道德;4)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第三方权益。这些情况下,股权代持协议将被视为无效。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