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立案的标准及条件包括什么 |
分类 | 诉讼仲裁-受理范围 |
解答 |
一、立案的标准及条件包括什么 立案的标准和条件包括:确认犯罪事实发生,犯罪应受刑事处罚,案件属特定司法机构管辖。犯罪事实指有证据证实不良行为发生,需追究刑事责任指犯罪性质和危害达应受罚程度。管辖范围依法律规定,确定由何司法机关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 【立案的机关】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二、立案的程序及所需材料有哪些 立案程序一般包括:当事人提交起诉状等材料;法院对材料进行审查,若符合条件则予以立案;若不符合,通知补正或不予受理。 所需材料通常有:起诉状,应包含原被告基本信息、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等;相关证据,能证明案件事实的书证、物证等;身份证明,如身份证、营业执照等;如涉及财产纠纷,还需提供财产线索及相关证明材料。 不同类型案件在具体材料要求上可能会有所差异,例如民事案件一般需原被告身份证明、起诉状等,行政案件可能还需行政机关的相关决定等。总之,要确保提交的材料真实、完整且符合法律规定,以顺利启动立案程序。 三、立案后多久能有结果及流程 一般情况下,简易程序的案件从立案到审结可能在三个月内;普通程序的案件,从立案到审结可能在六个月内。 立案后,法院会进行送达等前期工作。接着进入审理阶段,包括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环节。如果需要调解,也会进行调解程序。如果调解成功,会制作调解书;如果调解失败,则依法作出判决。 在审理过程中,若出现需要补充证据等情况,会安排相应时间。判决作出后,若一方不服,可在规定时间内上诉,进入二审程序。 具体的时间安排可能因案件的复杂程度、法院的工作效率等因素而有所差异。如果有特殊情况,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告知当事人。 立案的标准及条件通常包括:有犯罪事实发生;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属于该司法机关管辖范围。有犯罪事实是指存在一定的证据证明危害社会的行为已经发生。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意味着犯罪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达到了应受刑罚处罚的程度。管辖范围则要依据法律规定,确定案件应由哪个具体的司法机关处理。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