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交警部门会怎么鉴定到底是不是肇事逃逸
分类 交通事故-交通肇事
解答
律师解析: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之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了规避法律责任的追究,利用驾驶车辆或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关于构成法定的肇事逃逸行为,主要包括两类情况:
首先,驾驶人员因其直接导致的肇事行为,即交通事故的产生,在此种情况下,应当立即向当地警方报案,并依据公安机关作出的认定结果来进行适当的处理;
其次,如果驾驶人员不理会处理,而是选择干脆逃逸的话,那么此举便构成了逃逸情形,需按照公安机关所制定的相关规定,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责任追究与处罚措施。当具备下列任一情形时,交警部门将会确认行为人为肇事逃逸行为责任人:
1)明显知晓发生交通事故,依然采取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
2)事故当事人认为自身对于事故毫无线索可言,从而选择驾车离开事故现场;
3)事故当事人即便存在诸如饮酒与无证驾驶等嫌疑,仍旧在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待命处理义务,擅自弃车离开事故现场,随即又返回原地的行为;
4)事故当事人虽然将受伤人群送往医院救治,但是在未告知警方及随意离开医院的情形;
5)事故当事人将受伤人群送至医院救治,却故意留下虚假姓名、假住址以及假联系方式后,悄然离去;
6)接受警方调查期间,采取非法手段藏匿起来;
7)事故当事人在离开现场之后,甚至否认当日曾发生过交通事故,但是显然存在充足的证据可以证明其应当已经知道发生交通事故;
8)经过双方协商无法达成共识条款,亦或是在未经协商让步地支付赔偿金额明显不足的情况下,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身份信息,存在证据表明其是被强迫离开现场的。所以,要认定逃逸行为是否成立,首要条件便是行为人得明确认知到肇事事故的发生。
此外,逃避抢救义务以及后续逃避责任追究亦是典型表现之一。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19:4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