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出了事故怎么处理 |
分类 | 交通事故-交通事故诉讼 |
解答 |
律师解析:
1.接洽并处理相关报案事宜。
当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来自于当事人或者其他知情人士的相关报案信息之后,会依照其所属管辖权范围进行立案审核。 2.实施现场处置行动。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接受到案件受理请求之后,会立即派遣相关人员赶到现场,对遭受伤害的人员以及涉及到的财物进行紧急救治和保护,同时展开详细的现场勘察工作,搜集各类相关证据材料。 3.出具责任判定意见。 待交通事故的来龙去脉查证清楚之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依据事故当事人的违规行为与其所引发的交通事故之间的关联性、影响程度等因素,对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进行明确的认定。 4.依法裁定并执行处罚。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肇事责任人采取警告、罚款、吊扣、吊销驾照或者拘留等相应的处罚措施。 5.组织开展损害赔偿调解。 对于因交通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的赔偿问题,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会按照相关规定和赔偿标准,根据事故责任的具体划分情况,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协商。 若双方达成共识,则由事故调解人员起草并发放损害赔偿调解书。 6.引导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双方当事人未能在法定时限内通过调解解决纠纷,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终止调解程序,并向各方当事人发放调解终结书,以便他们能够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三)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 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