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抑郁症患者犯法怎样处罚 |
分类 | 医疗纠纷-医疗事故责任 |
解答 |
律师解析:
对于那些患有抑郁症并涉及到犯罪行为的人士来说,他们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尽管抑郁症与精神疾病并非互为同义词,然而在法治框架内,抑郁症并不能成为逃避刑事责任的依据。 依照我们国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8条的法规,对于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能力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 精神疾病患者若在无法辨识自身行为或者无法控制其行为状态下导致重大损害,经过法定程序鉴定无误后,可依法避免追究其刑事责任,但是需由其亲属或者监护者严格监管并进行相关治疗;在特定情况下,该患者亦需要接受强制医疗。 对于间歇性精神疾病患者而言,如果在精神正常期间实施犯罪行为,同样应该承担刑事责任。 在辩认或控制自我行为能力方面尚未完全丧失的精神疾病患者,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享受从轻或者减轻刑罚的待遇。 因此,只有当这些患者完全失去对自身行为的辨识力与控制力的时候,才能够得到法律上责任阻却理由的支持,否则都应依法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此外,在我国刑法规定中,还存在着诸多可以免除刑事责任的情况。 其中,违法阻却理由主要包含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被害人承诺、事实认识错误、自救行为以及法令行为等。 另一方面,责任阻却理由则主要体现在责任年龄、责任能力等领域,例如依照我国刑法规定,未满14岁的行为人无需承担任何刑事责任;而已满14至不满16岁之间的人,如果犯下谋杀、故意伤害他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纵火、爆炸、投毒等重罪,将面临刑事责任;再如,已满14至不满18岁之间的罪犯,也需优先适用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原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