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院判决共同承担责任如何划分 |
分类 | 损害赔偿-其他侵权 |
解答 |
律师解析:
在法院作出共同承担责任的判决时,关键在于依据各当事人的过错程度进行责任的划分。
首先,当各当事人的过错程度相当时,通常会采取平均承担责任的方式。 就像甲乙两人因共同侵权行为给他人造成了损失,且两人的过错程度较为相近,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各自承担50%的责任。 这体现了公平原则,因为在过错程度相似的情况下,平均分担责任是较为合理的做法。 其次,若各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不同,那么就会按照其过错比例来承担责任。 例如,甲的过错占70%,乙的过错占30%,那么甲就需要承担70%的损失,而乙则承担30%的损失。 这样的划分方式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出各当事人在侵权行为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大小,过错程度高的当事人承担更多的责任,过错程度低的当事人承担相对较少的责任。 此外,法律在确定责任划分时,还会考虑其他一些因素,比如当事人的行为对损害结果的原因力大小等。 在具体的案件中,法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全面考量各种因素,以确保责任的划分既符合法律规定,又能体现公平正义的原则。 案情回顾: 小朱和小李共同对小胡实施了侵权行为,造成小胡损失。在法院判定共同承担责任时产生争议,小朱认为自己过错小应少承担责任,小李则觉得两人过错相当应平均分担。小静作为法官,需要综合判断他们过错程度等因素来划分责任。 案情分析: 1、如果小静经审查认定小朱和小李过错程度相当,按照公平原则,他们应平均承担责任,各承担50%。 2、若小静判定小朱和小李过错程度不同,需按照过错比例承担责任,过错程度高的承担更多责任,以体现对各自行为负责的公平性。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