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几周岁可以拒绝探视 |
分类 | 损害赔偿-人身侵权 |
解答 |
律师解析: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关于几周岁可以拒绝探视这一问题,并没有明确且统一的规定。
不过,在实际判定时,通常会从以下两个重要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1.8周岁以上的情况: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这意味着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可以独立实施与其年龄、智力状况相匹配的民事法律行为。 在探视问题方面,如果这些未成年人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能够清楚、准确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意愿,例如明确表示不愿意被某一方探视,并且能够阐述出合理的理由,那么法院在审理相关案件时,可能会充分尊重他们拒绝探视的意见。 2.需综合多因素判断的情况: 即便未成年人尚未达到8周岁,但是如果他们已经能够清晰、明确地表达出自己不愿被探视的想法,同时还存在着合理的原因,像是探视方曾经有过对其身心健康不利的行为,如虐待、恐吓等,法院也会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在充分保障未成年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之下,对探视的具体安排作出相应的调整。 总而言之,对于未成年人提出的拒绝探视请求,法院会全面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始终遵循最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原则来作出公正、合理的裁决。 案情回顾: 小朱与小丽离婚后,约定小丽有探视孩子小静的权利。后来小静表示不愿被小丽探视。争议点在于小静当时7周岁,能否拒绝小丽探视。 案情分析: 1、小静虽未达8周岁,但如果她能清晰表达不愿被探视的想法,且有合理原因,比如小丽此前有过恐吓小静的行为,法院会在保障小静合法利益前提下,对探视安排作出调整。 2、若小静没有合理原因拒绝探视,且未达8周岁,法院一般不会支持其拒绝探视的请求,还是会遵循有利于小静成长的原则,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公正裁决探视问题。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