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院判孩子归属不执行怎么办 |
分类 | 婚姻家庭-子女抚养 |
解答 |
律师解析:
当法院对孩子抚养权归属作出判决后,若一方不执行该判决,可参照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一、尝试协商沟通 首先,有抚养权的一方可以主动与对方进行友好协商。 在协商过程中,要心平气和地向对方详细说明不执行判决所带来的一系列法律后果。 比如,告知对方这种行为可能会影响其个人信用记录,在今后的贷款、出行等方面都会受到限制。 同时,要强调遵守法律判决的重要性,让对方认识到自觉履行判决,将孩子交由有抚养权的一方抚养,才是正确的做法。 二、申请强制执行 若经过多次协商都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那么抚养权人可以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的申请。 法院在接到申请后,会依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强制执行针对的是对方将孩子交付的行为,而不是直接对孩子本身进行强制。 法院可能会通过多种方式,如传唤对方到庭,要求其履行交付孩子的义务。 三、追究法律责任 如果对方拒不执行判决的情节十分严重,这种行为有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按照《刑法》的规定,对于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并且情节严重的,将会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这是对法律尊严的维护,也是保障抚养权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案情回顾: 小朱与小李离婚后,法院判决孩子抚养权归小朱,但小李拒绝执行判决。小朱尝试与小李协商,强调不执行的法律后果,小李却置之不理。小朱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传唤小李,小李仍拒不交出孩子,争议点在于小李的行为是否应追究法律责任。 案情分析: 1、小朱主动与小李协商沟通,详细说明不执行判决的后果,这是合理合法的解决方式,体现了对法律程序的尊重。 2、小朱申请强制执行符合法律规定,法院采取措施要求小李履行交付孩子义务是维护法律判决的权威性。 3、若小李拒不执行情节严重,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应按《刑法》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