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继承纠纷的诉讼时效怎么算 |
分类 | 婚姻家庭-遗产继承 |
解答 |
律师解析:
关于继承纠纷的诉讼时效,有以下几个要点需要明确:
一、一般规定 依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设定为三年。 这意味着,在继承纠纷中,若权利人想要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需在三年的时间范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比如,当继承人认为自己的合法继承权益受到侵害时,就应当在这个期限内寻求法律帮助。 二、起算时间 1.继承纠纷诉讼时效通常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开始计算。 举个例子,若某继承人发现其他继承人在未经全体继承人同意的情况下,私自侵占了部分遗产,如将房产擅自过户到自己名下,那么此时诉讼时效就开始计算。 2.不过,有一个最长的时间限制,即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 一般来说,继承开始的时间是被继承人死亡之时。 也就是说,从被继承人死亡开始计算,哪怕权利人一直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超过二十年再起诉,法院通常也不会受理。 三、特殊情况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诉讼时效会中止。 比如,因不可抗力,像发生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导致继承人无法行使请求权;或者权利被侵害的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且没有法定代理人等。 当这些导致不能行使请求权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会继续计算。 案情回顾: 小朱的父亲去世后留下房产等遗产,小胡未经其他继承人同意,擅自将房产过户到自己名下。多年后,小朱才得知此事,准备起诉小胡,但距其知道权利被侵害已超三年,且距父亲去世超二十年,双方就小朱能否起诉产生争议。 案情分析: 1、按照一般规定,继承纠纷诉讼时效为三年,小朱知道权利被侵害时已超三年,正常情况下可能已过诉讼时效。 2、起算时间上,从小朱知道权利被侵害开始算超三年,且从继承开始(父亲去世)算超二十年,法院通常不会受理。 3、若不存在不可抗力等特殊情况导致时效中止,小朱起诉可能难以得到法院支持。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