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20年前的遗产纠纷还能起诉吗 |
分类 | 婚姻家庭-遗产继承 |
解答 |
律师解析:
关于20年前的遗产纠纷能否起诉,需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以下为你详细说明:
一、诉讼时效的一般规定 在民事法律领域,诉讼时效是一个重要概念。 一般而言,普通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3年。 这意味着,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以及明确知道义务人是谁之日起,就开始计算这3年的诉讼时效期间。 例如,某人发现自己应继承的遗产被他人侵占,且清楚侵占者是谁,此时诉讼时效开始计算。 不过,还有一个最长诉讼时效的规定,即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通常不予保护。 但在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诉讼时效。 二、特殊情况的判断 如果在这20年期间,存在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等法定事由,那么情况就会有所不同。 例如,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等,这些情况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一旦中断,诉讼时效就会重新计算。 又如,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等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待障碍消除后继续计算。 三、结论 若不存在特殊情况,从权利受损害起已超20年,起诉后法院一般不予保护;若有特殊事由使时效中断、中止等,有可能可以起诉,具体需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判定。 案情回顾: 20年前,小朱的父亲去世留下遗产,小胡声称部分遗产应由自己继承并占有,小朱当时不知此事。20年后小朱知晓,欲起诉小胡要回遗产,但不确定是否过了诉讼时效,存在是否能起诉的争议。 案情分析: 1、按照一般诉讼时效规定,普通民事权利诉讼时效为3年,从小朱知道权利受损害及明确义务人起算。小朱20年后才知晓,已超3年。 2、最长诉讼时效为20年,自权利受损害起超20年通常法院不予保护,若无特殊情况,小朱起诉难获支持。 3、若20年间存在时效中断、中止事由,如小朱曾向小胡提出履行请求等,时效可能重新计算或继续计算,能否起诉需法院判定。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