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电子遗嘱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
分类 | 婚姻家庭-遗产继承 |
解答 |
律师解析:
电子遗嘱在我国现阶段通常不具备法律效力,以下为你详细分析:
一、法律规定层面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遗嘱有着明确的法定形式。 其中包括自书遗嘱,即由遗嘱人亲自书写,完整地表达自己对于财产分配等事项的意愿,然后签名并注明具体的年、月、日;代书遗嘱需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打印遗嘱同样对见证等有相关要求;录音录像遗嘱要记录遗嘱人的声音和影像;口头遗嘱适用于危急情况;公证遗嘱则需经过公证机构严格的程序办理,具备较强的公信力。 然而,在这些法定形式中,并未把电子遗嘱纳入其中,这就从法律规定上明确了电子遗嘱当前在我国缺乏法律效力的基础。 二、存在问题方面 电子遗嘱存在诸多隐患。 一方面,它极易被篡改和伪造。 电子数据存储在电子设备或网络中,可能因技术故障,另一方面,黑客攻击也是一大威胁,不法分子可能通过技术手段入侵系统,修改电子遗嘱内容,从而难以确认其真实性和完整性,无法保障遗嘱内容是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三、解决建议角度 若要订立有效遗嘱,应当选择符合法律规定的遗嘱形式。 例如自书遗嘱要严格按照要求,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并注明年、月、日;公证遗嘱则需前往正规的公证机构办理,经过公证人员的审核和见证,确保遗嘱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案情回顾: 小朱生前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订立了一份电子遗嘱,对自己的财产进行了分配。小朱去世后,继承人小李认为该电子遗嘱有效,应按此分配财产,而另一继承人小胡则认为电子遗嘱不具备法律效力,双方为此产生争议。 案情分析: 1、从法律规定层面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遗嘱有明确法定形式,电子遗嘱未被纳入其中,所以小朱的电子遗嘱缺乏法律效力基础。 2、从存在问题方面分析,电子遗嘱易被篡改和伪造,存在技术故障及黑客攻击等风险,难以确认其真实性和完整性,无法保障是小朱的真实意思表示,故该电子遗嘱不应被认可。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