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家庭成员共有财产如何认定 |
分类 | 婚姻家庭-财产分割 |
解答 |
律师解析:
1.家庭成员所拥有的共同财产,通常是指在他们共同生活的这段时间里,一起创造出来或者获得的财产。
比如说,一家人一起努力工作,通过劳动所得的钱财,就属于共同财产。 2.一般来讲,要是以整个家庭的名义去购买的房产啦、车辆之类的比较大型的财产,要是没有特别的约定说这属于某一个人,那就可以认定为是大家共有的财产。 就像一家人商量着一起买了一套房子,那这套房子就通常是大家共有的。 3.家庭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收益,像做生意赚的钱呀之类的,这些也都属于共同财产。 因为这是整个家庭在经营活动中获得的成果,大家都有份。 4.婚前的财产,在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使用和管理等情况后,有可能会转化为共同财产。 不过这得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判断,不能一概而论。 比如婚前买的一套房子,婚后一直由夫妻两人共同居住和维护,那这套房子的性质可能就会发生一些变化。 5.对于共有财产的认定,需要考虑家庭成员各自的出资情况,谁出了多少钱,还有对财产形成所做出的贡献大小等这些因素。 要是出现了争议,大家首先可以尝试通过友好协商来解决。 要是协商不成,那就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让法院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认定和分割,以确保每个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都能得到保障。 案情回顾: 小朱和小李婚后与小胡、小丽、小静共同生活。他们共同出资以家庭名义购买了一套房产。后来小朱和小李感情出现问题要离婚,小朱称婚前自己有一套房子婚后夫妻共同居住维护应算共同财产,小胡等则认为房产出资自己也有份,各方对家庭共有财产认定产生争议。 案情分析: 1、对于家庭共有财产认定,购房时以家庭名义购买且无特殊约定可认定为共有财产。 2、小朱婚前房产,婚后共同居住维护是否转化为共同财产需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如是否有对房产有共同出资等因素综合考虑。 3、各方对共有财产认定有争议,应先协商,协商不成可诉讼,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认定和分割。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