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知识:

 

问题 遗赠
分类
解答

一、遗赠概述

《继承法》第16条第三款规定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遗赠是遗嘱继承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法律含义是:遗赠人采用遗嘱的方式,把自己的财产一部或全部(必要的遗产保留份额除外)无偿地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并于遗赠人死亡后发生执行法律效力的单方法律行为。

受遗赠中的“国家”,泛指国库,具体是指国家机关、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等。

受遗赠中的“集体”是指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是指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任何公民,可以是外国公民。

设定遗赠的人称遗赠人,接受遗赠的人称受赠人或遗赠受赠人,通过遗赠赠与的财物称为遗赠财产或遗赠物。遗赠是单方的、无偿的法律行为,只须遗赠人一方作出意思表示即可成立,并不需要征得受赠人的同意。但遗赠不同于生前赠与,必须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具备设立遗嘱的法定要件方为有效。

二、遗赠的特征

遗赠具有以下特征:

1、遗赠是单方面的法律行为。遗嘱人通过遗嘱将个人财产遗赠给他人时,并不需要征得其同意。遗赠人在生前亦可单方取消该遗赠。同样,受遗赠可以接受遗赠,也可不接受遗赠。

2、遗赠是无偿的、自愿的,死后才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

3、受遗赠人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其他人,包括国家、集体组织和社会团体和个人。

4、遗赠的标的只能是遗产中的财产权利,而不能是财产义务(如债务)。如果遗产中的所有权和债权的标的之价值大于债务标的之价值,遗赠人可将全部遗产赠给受遗赠人,最终受遗赠人应得到财产利益。

5、受遗赠权不能由他人代替行使。当受遗赠人先于遗赠人死亡,其受遗赠权便自然消失。当受遗赠人不愿接受遗赠,他也不能将该遗赠财产转给他人。但是,当继承开始后,受遗赠人表示接受遗赠,并于遗产分割前死亡的,其接受遗赠的权利转移给他的继承人。

6、遗赠人行使遗赠权不得违背法律规定。我国《继承法》第十九条规定“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遗赠作为一项遗产处分,必须符合该规定。

7、清偿遗赠人的债务优先于执行遗赠。我国《继承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执行遗赠不得妨碍清偿遗赠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

三、遗赠的有效条件

遗赠作为民事法律行为,不仅要符合法律行为一般要件,还要符合继承法的特别规定。一个有效的遗嘱须具备以下条件:

1、立遗嘱人在立遗嘱时,须有完全行为能力。

2、遗嘱须意思表示真实、自愿、合法,遗嘱人须对财产享有处分权,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3、受遗赠人须在遗嘱生效时存在、未亡。

欲使遗赠发生预期法律效果,须由受遗赠人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的意思表示,否则视为放弃。

四、遗赠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一)遗赠与遗嘱继承的区别

1、二者的主体范围不同。遗赠中的受遗赠人可以是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而遗嘱继承人只限于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数人,只能是自然人,而且与遗嘱人有血缘关系、婚姻关系、扶养关系。

2、二者的客体范围不同。受遗赠人是无偿取得财产,原则上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被继承人生前所负有债务,应先用其遗产清偿债务,剩余的部分再执行遗赠,但受遗赠人本身不负有清偿的义务。遗嘱继承人享受按遗嘱继承遗产权利的同时,也负有清偿被继承人债务的义务,当然是以其所取得的实际遗产价值为限。

3、二者接受、放弃的规定不同。依继承法的规定,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二个月内,作出接受或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在遗嘱继承中,遗嘱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处理前,没有表示放弃的,视为接受继承。

4、受遗赠人与遗嘱继承人取得遗产的方式不同。受遗赠人不直接参与遗产分配,而是从遗嘱继承人或者遗嘱执行人那里取得遗赠人的财产,遗产继承人可直接参与遗产的分配以实现其继承权。

(二)遗赠与赠与的区别

1、遗赠是单方民事法律行为,赠与是双方民事法律行为。

遗赠是单方的民事法律行为,只需要有遗赠人一方的赠与的意思表示即可,无须征得对方的同意。而赠与是一种双方的民事法律行为,不仅要有赠与人赠与的意思表示,而且还要有受赠人接受赠与的意思表示,只有双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赠与。

2、遗赠是要式民事法律行为,赠与是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遗赠是要式民事法律行为,遗赠人设立、变更、撤销以及修改遗赠的内容,必须严格遵守遗嘱的形式和实质要件,否则不发生效力。而赠与是一种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只要赠与人和受赠人意思表示真实一致,即可成立。 核心提示: 遗赠的概念:遗赠是遗嘱人以遗嘱的方式将其个人合法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赠给国家、集体组织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3、遗赠是遗嘱人死后发生执行效力的民事法律行为,赠与则是生前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遗赠是死后的民事法律行为,在遗赠人死亡后发生法律效力,受遗赠人在遗赠人死亡后才有权请求执行遗赠,而赠与则是生前民事法律行为。

4、法律对遗赠财产有限制,而对赠与财产无限制。

法律对遗赠财产有限制。遗赠的财产必须为遗产,且在遗赠人死亡时执行遗赠为可能和合法。而对赠与财产无限制。

(三)遗赠与遗赠扶养协议的区别

1、遗赠是单方面的法律行为,而遗赠扶养协议是双方法律行为。遗赠人通过遗嘱将个人财产遗赠给他人时,并不需要征得其同意。遗赠人在生前亦可单方取消该遗赠。抚养人负有对遗赠人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接受遗赠人遗赠财产的权利;遗赠人享有接受抚养的权利,负有将其遗产遗赠给抚养人的义务。

2、遗赠抚养协议是一种协议行为,而遗赠的受遗赠人没有义务,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

3、对主体的要求不同。遗赠扶养协议的扶养人必须具有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且没有法定的扶养义务。

4、效力不同。遗赠扶养协议要求扶养人以扶养义务为前提,而遗赠则是在遗赠人死后才发生法律效力。

遗赠相关词条

  • 遗赠纠纷

    遗赠纠纷,是指遗赠人在设立遗赠或其他继承人对遗赠有异议会不认可,不配合遗赠标的物执行过程中产生的纠纷。

  • 遗赠无效

    遗赠无效,是指遗赠人所立的与自己死亡后个人的部分或全部财产赠与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的遗赠书,因为缺乏法律规定的必要条件或被遗赠人在法定期间内没有做出是否接受遗赠的意思表示而导致遗赠无效。

  • 遗赠程序

    遗赠程序,是指遗赠人把个人全部或部分财产于自己死亡后赠与他人的法定程序,一般分为,1、遗赠人真实的意思表示,即合法有效的遗赠书;2、遗赠人死亡;3、遗赠人死亡后2个月内被遗赠人要有接受遗赠的意思表示。

  • 遗赠执行人

    遗赠执行人,是指遗赠人在写遗赠书时指明某个人为遗赠执行人,该遗赠执行人在遗赠人去之后,负责将遗赠人指明的财产分配给被遗赠人。

  • 遗赠有效

    遗赠有效,是指遗赠人所立的与自己死亡后个人的部分或全部财产赠与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的遗赠书,符合法律规定的必要条件或被遗赠人在法定期间内做出是否接受遗赠的意思表示而导致遗赠发生法律效力。

  • 遗赠效力

    遗赠效力,是指遗赠人通过立遗赠书的方式把自己的财产在自己死亡后赠与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否有效。只要所立的遗赠书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所做遗赠就是合法有效的。

  • 遗赠房产

    遗赠房产,是指遗赠人明确表示在自己死亡后,自己所有的房产赠与法定继承人之外的某个人或某些人。

  • 单方遗赠

    单方遗赠,是指遗赠人承诺于自己死后个人的财产无偿赠与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而受遗赠人不用承担任何义务。

  • 遗赠条件

    遗赠条件,是指当事人在生前立下遗赠书,于自己死亡后把个人的全部或部分财产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该遗赠人立遗赠书时应具备的条件。比如遗赠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被遗赠人为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遗赠内容应为个人合法财产。

  • 遗赠诉讼

    遗赠诉讼,是指遗赠人把个人全部或部分财产于自己死亡后赠与他人,遗赠人的法定继承人或者其他受遗赠人存在异议,由被遗赠人或者其他继承人或被遗赠人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支持自己诉求的民事法律行为。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5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