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公摊面积与商品房预售有何关系需要注意什么 |
分类 | 房产纠纷-二手房纠纷 |
解答 |
律师解析:
购买房产之际,公摊面积无疑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考察要素。所谓公摊面积,即为整栋建筑物所共有以及公用部位之建筑面积,其中涵盖楼梯、走廊、电梯间、大厅等公共区域的各项空间。首当其冲的是,不建议盲目追求超低的公摊比率。须知,公摊面积与居民生活品质密切相连,不应片面追求过低的数值。消费者应关注开发商是否依照法规要求公开披露项目公摊比例,并亲临现场查验住房公共区域布局是否合理。
此外,在签署购房合同过程中亦需留意是否明确标注了公摊面积。 其次,对于所谓“零公摊”的销售宣传,我们应保持理性态度。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已明确规定了哪些面积应当纳入公摊范畴,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零公摊”住宅。 再次,值得警惕的是实际公摊面积可能超过开发商所提供的数据。通常情况下,开发商向客户公布的公摊面积皆为最小值,然而在实际交付房屋时,公摊面积往往会出现差异,有的甚至超出预期,也有的略低于预期。但总体而言,实际公摊面积通常会高于开发商所告知的数值。以某套面积为130平方米的住宅为例,开发商通常不会向购房者详细说明具体的百分比数值,如百分之几,而是直接告知其为24%。 然而,在实际交付房屋时,该住宅的公摊面积可能会高于上述数值。 最后,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开发商可能会有意引导消费者忽视公摊面积问题。一般而言,开发商会在楼盘开盘当日公布住宅的公摊比例,但往往将其放置于较为隐蔽之处。大多数购房者也容易忽视此类公示信息,待到收房之时再寻求开发商解决问题已然无济于事。 依据相关规定,确实允许存在一定程度的公摊差异。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