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附条件不起诉的5个条件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律师解析:
附条件不起诉是指对于犯罪嫌疑人,如果满足一定的条件,检察机关可以决定不对其提起公诉。这一制度的目的是对轻微犯罪行为进行宽大处理,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的规定,附条件不起诉需要满足以下五个条件:
1.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犯罪行为构成犯罪,但罪行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判处轻微刑罚的; 2.认罪悔罪,并且能够赔偿或者已经赔偿了被害人的损失,或者得到了被害人的谅解; 3.愿意接受监督; 4.在一定期限内不再犯罪; 5.检察机关认为不需要提起公诉的其他情形。 以上五个条件全部满足的,检察机关可以决定对其附条件不起诉。但是,对于涉及职务犯罪的,不能适用附条件不起诉。附条件不起诉是一种激励犯罪嫌疑人改正错误、赔偿损失的方式,有助于实现司法公正和社会和谐。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二条对于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规定的犯罪,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起诉条件,但有悔罪表现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检察院在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以前,应当听取公安机关、被害人的意见。
对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公安机关要求复议、提请复核或者被害人申诉的,适用本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百八十条的规定。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人民检察院决定附条件不起诉有异议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起诉的决定。 第二百八十三条在附条件不起诉的考验期内,由人民检察院对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行监督考察。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加强管教,配合人民检察院做好监督考察工作。 附条件不起诉的考验期为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从人民检察院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之日起计算。 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四)按照考察机关的要求接受矫治和教育。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