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集资诈骗案的标准是什么 |
分类 | 刑事辩护-金融诈骗辩护 |
解答 |
律师解析:
集资诈骗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采取欺诈手段非法吸收公众资金,且款项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犯罪行为。
对于如何确定是否能够被认定为集资诈骗罪的条件,除了需要深入探讨的一些共性内容外,还需要从主体、客体以及具体的犯罪事实等多个层面进行详尽的考察。 首先,集资诈骗罪的罪犯应主观上具有明确且强烈的非法占有集资款的意图,这意味着他们可能会为了满足自身的不正当需求或参与非法活动而将集资款项用于开销,甚至彻底失去将集资款归还给受害者的意愿。 其次,集资诈骗罪的行为方式是采取欺骗的手法,例如伪造集资项目的实际用途、夸大投资回报等,从而吸引更多的受害者参与到这一不法勾当中来。 最后,需要考虑的是犯罪行为所导致的后果是否达到了数额较大的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相关规定,对于实施集资诈骗罪的犯罪分子,将会面临三至十年不等的刑罚,并视情形判处罚金。 如果金额特别巨大或者涉及其他严重情节,则有可能被判处七年以上直至无期徒刑,以及相应的罚金或财产剥夺。 此外,如果是单位组织实施了上述行为,那么不仅单位本身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还要对其直接领导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进行惩罚。 根据最近的司法解释,可以得知,个人进行集资诈骗时,当累计涉案金额达到人民币十万元以上时,便可成为“数额较大”的范畴。 同样地,当单位进行集资诈骗时,涉案金额超过五十万元的,也应视为“数额较大”的范围内。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