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逃税行为应受到怎样的处罚 |
分类 | 税务类纠纷-偷税漏税 |
解答 |
律师解析:
关于逃税的概念,通常我们将其定义为纳税人无视税收法律的规定,故意不履行或者少履行税收义务的非法行为。
在实践中,逃税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了各种方式掩盖真实情况,如制造虚假、修改已有的账簿资料、销毁相关证据、虚报费用和成本支出、减少或根本不报告应纳税所得或收入,甚至有些纳税人会故意隐藏自己的资产或用不正当的手段尝试收回已经上交的税款等等。 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之中,对于逃税的行为有着严格的判定标准及惩治措施。 具体而言,如果纳税人采用欺骗、隐瞒等违法手段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或者干脆不去申报,从而使得他们逃避缴纳税款的金额达到一定数量且占据应纳税额的比例超过百分之十的话,便将面临着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还可能需要承担罚金的惩罚。 若逃避缴纳税款的数额更大并且占据应纳税额的比例达到了百分之三十以上,那么就需要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同样也得支付罚金。 对于那些作为扣缴方的企业或个人而言,采取与上述相同或类似的手段,故意不缴纳或是少缴纳所代扣、代收的税款,并且金额较大的话,他们将会受到与纳税人同等程度的处罚。 对于那些多次犯下前述违规行为而又未经合法处理的公司及个人来说,可以将每次的逃税额加起来进行累加。 针对前文中提到的第一种违法行为,假如他们已经在税务部门依法发布的追缴通知下达之后,全额补缴应当上交的税款,并且缴纳滞纳金,同时还已经接受了行政处罚,那就无需再接受更为严厉的刑事处罚; 但需要强调的是,如果他们在过去五年内因为逃避缴纳税款而曾经遭到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部门施予过两次或更多的行政处罚,那么这种情况就另当别论了。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