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起诉以后多长时间可以强制执行 |
分类 | 诉讼仲裁-判决执行 |
解答 |
律师解析:
关于起诉后多长时间可以强制执行,具体情况需要分别进行分析:
一、一审案件 (1)简易程序审理的一审案件 在司法实践中,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一审案件,通常会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这是因为此类案件相对简单,事实较为清晰,法律关系也不复杂。 比如一些小额的民间借贷纠纷等。 当一审判决生效后,如果一方当事人不按照判决书的规定履行相应义务,那么另一方当事人在判决书规定的履行期限届满后,便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2)普通程序审理的一审案件 对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一审案件,一般应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 这类案件往往涉及的事实、法律关系更为复杂,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调查、审理。 审结后,若一方拒绝履行生效判决,同样需等到履行期限届满,另一方就有权申请强制执行。 二、二审案件 当一方对一审判决不服而上诉时,二审案件应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待二审判决生效且履行期限届满后,当事人就能申请强制执行。 需要提醒的是,上述审限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延长。 另外,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一般为两年,是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开始计算的。 案情回顾: 小朱与小李因民间借贷纠纷诉至法院,一审适用简易程序,三个月审结。判决生效后,小李未按规定履行还款义务。小朱想知道履行期限届满后能否马上申请强制执行,而小李认为时间未到不应执行,产生争议。 案情分析: 1、本案一审适用简易程序,按规定应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判决生效后,若一方不履行义务,另一方在履行期限届满后可申请强制执行,所以小朱在履行期限届满后有权申请。 2、申请强制执行期限一般为两年,从小李应履行义务的最后一日起算,在这个期限内小朱的申请权利受法律保护。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