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缔约过失责任什么意思? |
分类 | 合同事务-合同违约 |
解答 |
一、缔约过失责任什么意思 缔约过失责任,就是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一方因为违背诚实原则,而导致另一方的信赖利益遭到损失,需要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包括: 固有的利益,在缔约之际没有尽到保护义务而导致对方人身权、财产权遭到损害; 信赖利益的赔偿范围,有直接的损失以及间接造成的损失。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 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二、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特征1.法定性。 缔约过失责任是基于法律的规定而产生的一种民事责任。 只有当事人的行为符合合同法第42条、第43条规定的情形之一,并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才应依法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2.相对性。 缔约过失责任只能存在于缔约阶段(也称先契约阶段),即合同订立的磋商阶段,而不能存在于其他阶段。 同时,缔约过失责任也只能在缔约当事人之间产生。 3.补偿性。 缔约过失责任的补偿性,是指缔约过失责任旨在弥补或补偿缔约过失行为所造成的财产损害后果。 我国合同法第42条,将损害赔偿作为缔约过失责任的救济方式,就是缔约过失责任补偿性的法律体现。 缔约过失责任补偿性是民法意义上平等、等价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市场交易关系在法律上的内在要求。 所谓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因违背其应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尽的义务,而导致另一方的信赖利益的损失,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依通说,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因过错违反依诚实信用原则负有的先合同义务,导致合同不成立,或者合同虽然成立,但不符合法定的生效条件而被确认无效、被变更或被撤销,给对方造成损失时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所谓先合同义务,又称先契约义务或缔约过程中的附随义务,是指自缔约当事人因签订合同而相互接触磋商,至合同有效成立之前,双方当事人依诚实信用原则负有协助、通知、告知、保护、照管、保密、忠实等义务。 缔约过失责任的特性包括补偿性,相对性还有法定性等特征,可以对过失行为的财产损害的结果进行补偿或者弥补,并且是只能在契约的阶段存在的,而不能在其他的阶段存在,具有法定性 缔约过失责任的特性包括补偿性,相对性还有法定性等特征,可以对过失行为的财产损害的结果进行补偿或者弥补,并且是只能在契约的阶段存在的,而不能在其他的阶段存在,具有法定性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