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疫情期间造谣者处罚什么 |
分类 | 诉讼仲裁-治安管理 |
解答 |
一、疫情期间造谣者处罚什么 如果当事人在疫情期间内造谣的话,那么会进行行政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根据《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 (六)依法严惩造谣传谣犯罪。编造虚假的疫情信息,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虚假疫情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的规定,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定罪处罚。 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综上,散播疫情谣言者应承担行政责任,情节严重的,应承担刑事责任。严重者可能会判刑。 二、如果当事人被造谣怎么办 造谣也分很多方面,首先造谣内容的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 如果涉及到名誉侵权的话,那么就属于民事纠纷。民事纠纷的诉讼程序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步骤: (1)当事人一方(原告)提交起诉状,起诉到法院; (2)法院立案后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3)被告提交答辩状; (4)开庭:调查、辩论、调解; (5)制作调解书或一审判决书; (6)双方均不上诉,则判决书生效;或一方不服提起上诉,进入第二审程序; (7)第二审审理:制作二审调解书或下达二审判决书,此为终审判决,不得上述; (8)执行。 疫情期间如果造谣的话,首先会进行行政处罚,根据具体情节来决定拘留天数和罚款数额。如果当事人编造恐怖信息并且传播,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那么可能会判处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如果造成严重影响的,会判处五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