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确定构成非法生产专用间谍器材罪?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如何确定构成非法生产专用间谍器材罪? 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生产专用间谍器材的行为;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间谍专用器材的管理秩序;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主观要件,主观方面为故意。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或者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1、罪与非罪 区分罪与非罪的关键是看是否造成了严重后果。 2、本罪与间谍罪的界限 主要区别在于:后罪的犯罪主体是参加了间谍组织或者接受了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任务的人,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人,其犯罪目的是完成间谍任务。本罪不具备这些条件。若行为人是为了完成上述间谍任务,而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属于法条竞合,应定间谍罪,不构成本罪。若行为人既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又从事间谍活动,二者之间没有关联,则构成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及间谍罪,应实行数罪并罚。 三、非法生产专用间谍器材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管理秩序。根据国家安全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均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因此在我国,窃听、窃照专用器材是一般禁止持有、使用的物品,除非法律特别授权,持有、使用即为非法。 2、客观要件 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只要是年满十六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人的自然人均可构成。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在司法实践中,行为人实施这种窃听、窃照的行为,一般是出于某种非法的目的,有的则是出于好奇,不论行为人出于何种目的和动机,都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如果行为人出现了利用窃听专用器材窃听国家秘密等相关行为的,属于构成了妨害国家秘密的犯罪行为,这种行为将会对我国的公共财产安全造成非常负面的影响,因此很可能导致出现不必要的一系列纠纷,并会对犯罪嫌疑人做出一定程度的处罚。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