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过失伤害致人死亡量刑标准是怎么样的?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处罚辩护 |
解答 |
一、过失伤害致人死亡量刑标准是怎么样的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量刑如下: (1)、犯罪嫌疑人犯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犯罪嫌疑人犯过失致人死亡的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一)、客体要件 过失致人死亡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二)、客观要件 过失致人死亡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构成本罪,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索: 1、客观上必须发生致他人死亡的实际后果。这是本罪成立的前提。 2、行为人必须实施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在这里,行为人的行为可能是有意识的,或者说是故意的,但对致使他人死亡结果发生是没有预见的,是过失。 3、从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必须具有间接的因果关系,即被害人死亡是由于行为人的行为造成的。这里死亡包括当场死亡和因伤势过重或者当时没有救活的条件经抢救而死亡。 (三)、主体要件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四)、主观要件 过失致人死亡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态,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三、单位会构成过失犯罪吗 单位犯罪,又称法人犯罪,是相对自然人犯罪而言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实施,社会上一些法人非法人组织(在此统称为单位)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已严重侵害我国的社会秩序尤其是经济秩序。因此,严厉打击单位犯罪已是我国司法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实际工作中,如何认定单位犯罪、怎样区分罪与非罪将成为客观存在的问题,我国《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形式的责任。这是刑法对单位犯罪的规定。 如果单位在集体研究或者负责人员决定实施某种行为的时候,明知该行为是违反国家规定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虽不希望该行为引起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应当预见可能引起危害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却轻信可以避免,因而决定实施了该行为,并引起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则由此构成的犯罪,是单位过失犯罪。刑法规定的单位过失犯罪不多,主要有劳动安全事故罪,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罪,教育设施管理责任事故罪,消防管理责任事故罪。 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同样触犯了刑事法条,在确定过失伤害致人死亡量刑时就会按犯罪的结果来进行判定,轻者会处三年有期徒刑,重者是可以按七年有期徒刑来进行判决的,但只要在犯了错之后懂得及时的认错,那么是可以从轻或者是减轻刑事责任的。通过上述的文章内容希望能够解答您的问题,如果您对此还有疑问,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专业律师可在线为您解答。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