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怎么判断是否构成犯罪?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怎么判断是否构成犯罪? 可以通过判断特定的违法行为是否满足特定罪名的构成要件,来判断特定的罪名是否成立。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 1、主体方面 行为人应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2、主观方面 行为人存在故意或过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犯罪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3、客观方面 行为人实施了刑事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4、客体方面 行为人的行为侵犯了刑事法律所保护的社会法律关系。 二、犯罪就是刑事违法行为吗? 1、犯罪就是刑事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总称,违法行为可以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一般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或部门规章,具有社会危害性,应受法律制裁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犯罪行为则是指但触犯刑事法律规范、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受刑事制裁的行为。 2、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主要区别在于: (1)社会危害性不同。一般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较犯罪行为较小,而犯罪行为则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侵犯的法律性质不同。一般违法行为侵犯的是民事和行政法律规范,而犯罪行为则直接侵犯了《刑法》的规定。 (3)承担责任的方式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应受民事或行政制裁,而犯罪行为则应受刑事处罚。 三、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犯罪的基本特征包括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相当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最基本的特征。所谓严重社会危害性,即是指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这样或那样严重损害的特性。犯罪的本质就在于它危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危害了社会主义社会。 2、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违法行为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有的是民事、经济违法行为,有的是行政违法行为。犯罪也是一种违法行为,但不是一般的违法行为,而是违反《刑法》即触犯刑律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 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对于违反《刑法》的犯罪行为来说,则要承担刑罚处罚的法律后果。如果一个行为不应当受刑罚处罚,也就意味着它不是犯罪。 犯罪的以上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结合的。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基本的属性,是刑事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的基础;而社会危害性如果没有达到违反《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程度,也就不构成犯罪。因此,这三个基本特征都是必要的,是任何犯罪都必然具备的。这三个基本特征把犯罪与不犯罪、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区别开来。 刑事罪名是否成立,需要法院审理特定的案件后确定。在法院作出有罪判决之后,不管是公安机关、还是其他的公民,都可以通过判断违法行为是否满足特定罪名的犯罪构成,来判断刑事案件的当事人是否犯罪了。对怎么判断是否构成犯罪存在其他相关疑问的,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服务。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