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定继承中的遗产分配原则是什么? |
分类 | 婚姻家庭-遗产继承 |
解答 |
一、法定继承中的遗产分配原则是什么? 法定继承中遗产分配有如下原则: 1、协议分配优先的原则; 2、保护胎儿继承权的原则; 3、互谅互让、协商分割原则; 4、物尽其用的原则; 5、照顾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的原则; 6、其他原则。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二、遗产分配协议书需要公证吗? 遗产分配协议是否需要公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不经过公证的遗产分配协议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遗产中有赠予的情况,公证更好。 办理遗产公证协议的注意事项如下: 1、须明确遗产分割协议的主体。 2、须明确遗产分割协议的客体。 3、须明确遗产分割协议的内容。 4、须明确遗产分割协议所体现的原则和分割方式。 5、须明确被继承人的债务的原则。 6、对尚未出生的胎儿及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踪的人,协议中应留有相应的份额,并指定代管人。 三、继承权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1、继承权是自然人基于一定的身份关系享有的权利 2、继承权是依照法律的直接规定或者合法有效的遗嘱而享有的权利 3、继承权的标的是遗产 4、继承权是继承人于被继承人死亡时才可行使的权利的效力。 5、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这部分的财产包括: (1)公民的收入; (2)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3)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4)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5)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 (6)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7)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法定的继承流程需要按照法律的规定确定首批和次批继承人。首先需要先由首批次继承人来继承,次批次继承人是不能参与的。如果并无首批次继承人的,次批次继承人才能参与遗产的继承。如果死者在世时在遗嘱中对继承人和继承顺序有明确规定的,需要严格按照遗嘱的内容执行。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