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问题 | 电信诈骗 |
分类 | |
解答 |
![]() 一、电信诈骗的特点1、犯罪活动的蔓延性比较大,发展很迅速 犯罪分子往往利用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通过编造虚假电话、短信地毯式地给群众发布虚假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布范围很广,侵害面很大,所以造成损失的面也很广。 2、诈骗手段翻新快 近期电信诈骗犯罪的严峻形势二是信息诈骗手段翻新速度很快,一开始只是用很少的钱买一个“土炮”弄一个短信,发展到英特网上的任意显号软件、显号电台等等,成了一种高智慧型的诈骗。从诈骗借口来讲,从最原始的中奖诈骗、消费信息发展到绑架、勒索、电话欠费、汽车退税等等。犯罪分子总是能想出五花八门的各式各样的骗术。就像“你猜猜我是谁”,有的甚至直接汇款诈骗,大家可能都接到过这种诈骗。这种刚开始大家也觉得很奇怪这种骗术能骗到钱吗?确实能骗到钱。因为中国人很多人在做生意,互相之间有钱款的来往,咱们俩做生意说好了我给你打款过去,正好接到这个短信了,我就把钱打过去了。甚至还有冒充电信人员、公安人员说你涉及贩毒、洗钱等等,通过这种办法说公安机关要追究你等等各种借口。骗术也在不断花样翻新,翻新的频率很高,有的时候甚至一、两个月就产生新的骗术,令人防不胜防。 3、团伙作案,反侦查能力非常强 犯罪团伙一般采取远程的、非接触式的诈骗,犯罪团伙内部组织很严密,他们采取企业化的运作,分工很细,有专人负责购买手机,有的专门负责开银行帐户,有的负责拨打电话,有的负责转账。分工很细,下一道工序不知道上一道工序的情况。这也给公安机关的打击带来很大的困难。 4、跨国跨境犯罪比较突出 有的不法分子在境内发布虚假信息骗境外的人,也有的常在境外发布短信到国内骗中国老百姓。还有境内外勾结连锁作案,隐蔽性很强,打击难度也很大。 二、电信诈骗的类型1、电话欠费 不法分子冒充电信部门工作人员、警务人员致电事主,告知其身份信息被冒用捆绑了欠费电话及银行账户,涉嫌洗钱,事主可能被判刑。有的事主急于澄清自己,便将电话号码及存款情况告知不法分子。此类诈骗多使用019、00019开头的网络电话或“一号通”捆绑的电话。 2、刷卡消费 不法分子短信提醒手机用户,称其银行卡刚刚在某地刷卡消费,并提供查询电话。用户如果回电,即被告知银行卡可能被复制盗用,应到ATM机上进行加密操作,逐步被引入“转账陷阱”。 3、通知退款 不法分子冒充税务局、邮政局、银行等部门工作人员,谎称要进行退税、退多收款等,要求受害人将钱转存到其指定的银行卡。所用号码多为00019*(国际ip电话),其提供的电话号码一般为4006*付费电话或铁通“一号通”电话。 4、虚假中奖 不法分子以公司庆典或新产品促销抽奖为由,通知受害人中了大奖,以兑奖须交所得税、手续费、公证费等费用为由,指引受害人将钱汇至其提供的账户。 5、低价购物 不法分子向受害人发送出售二手车等虚假信息,并以先交定金、托运费等费用才能进一步办理为由,要求向其提供的账号汇款,从而达到诈骗目的。 6、汇钱救急 不法分子通过网聊、电话交友、套近乎等手段掌握受害人的家庭成员信息后,骗使受害人关手机。关机期间,对方以医生或警察的名义向受害人家属打电话,谎称受害人生病或车祸入院,正在抢救,或谎称受害人遭绑架,要求汇钱到指定账户救急,实施诈骗。 7、引诱汇款 不法分子以群发短信的方式,将“请把钱存到**银行,账号***”等短信内容大量发出。有的事主收到此类诈骗信息时,自认为是催款的,没有落实真实姓名,便匆匆把钱汇入对方账号。 8、彩票特码 不法分子拨打“响一声”电话或群发短信,谎称只需向指定账户汇入钱款,即可为彩民、股民提供中奖号码或内线消息,以此骗取钱财。目前,此类诈骗在城乡接合部或农村地区有较大的诱骗性。 9、猜猜我是谁 不法分子打电话给受害者,让其“猜猜我是谁”,根据受害者说的人名冒充该人身份,并声称要来找受害者,当受害者相信以后,再编造“嫖娼被处理”、“住院急需钱”等理由,向受害者借钱。 10、骗取话费 不法分子拨打“一声响”电话,或以短信形式要求受害人拨打电话收听点播歌曲,受害人拨打指定号码,就产生高额的话费。 11、冒充领导 不法分子假冒领导、秘书或部门工作人员打电话给基层单位负责人,以推销书籍、纪念币、划拨款项、配车、帮助解决经费困难等为由,让受骗单位先支付订购款、配套费、手续费等到指定银行账号,实施诈骗。 12、高薪招聘 不法分子以高薪招聘“公关先生”、“特别陪护”等为幌子,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账户汇入培训、服装等费用后即可上班,以此骗取钱财。 13、假冒熟人 以熟人或模仿熟人的语气和口吻,给你打电话和发短信。大多都会冒充老邻居和老同学,先让你猜猜他是谁,然后一点点的套你的话。得到信任后,再进行诈骗。 三、电信诈骗的防范策略针对电信诈骗利用人们恐惧、贪欲、疏忽心理,以及发案的时空、技术特点,可采取相应策略加以防范。 (一)遇事别慌、克服恐惧、沉着应对——“理性”原则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恐慌都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会使措施不妥。假若得到出乎意料的信息,首先给自己3秒钟的时间冷静一下,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再理性的考虑一下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如无疑问再决定采取措施,否则至少通过另外一条途径对信息进行落实,或者至少找一个人商量一下,千万不能让恐惧心理压倒,最好不要根据一条渠道的信息、自己一个人就匆忙的做出决定,以防信息不足、考虑不周、忙中出错、受骗上当。 (二)战胜诱惑、不捡便宜、不走捷径——“控欲”原则人们常说诱惑考验定力。缺少足够的定力就容易受骗上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贪便宜、不耍小聪明走捷径,天上掉下馅饼也不捡,具有象柳下惠“坐怀不乱”一样的定力,骗子就会很难得逞。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抱着一颗平常的心对待任何的信息、分析任何的信息,控制了欲望、抵住了诱惑,骗子的伎俩就很容易被戳穿,打上一个电话、见上一个人或者干脆再沉得住一分钟,骗子就会露陷,一线的阳光就会照射出骗子的真实嘴脸。 (三)用心负责、仔细认真、杜绝大意——“踏实”原则俗话说利令智昏,但有时候虽然无利人们也可能不清醒。如当人们做某些事时,心恰好处于一种飘飘然状态,稀里糊涂地就把事做出来了。事后回想起来鬼使神差一般。这是心情没有踏实下来的表现。如果做事时,用了心、认真负责的进行考虑,而无任何的大意,谨慎从事,就会很少犯错。骗子往往故意制造紧张气氛,利用人们慌乱着急或疏忽大意机会行骗,因此树立起一种踏踏实实做事的作风,对于防诈骗会是很有益处的。 除了上述防范策略之外,公安机关所具体提示的做到“三不一要”,也是非常值得参考借鉴的。“三不一要”,即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要及时报案,具体地说就是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息,不随意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不向陌生的人汇款、转账,发现被骗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只要提高警惕,加强自我防范,就能够防止上当受骗。 电信诈骗相关词条
|
随便看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