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知识:

 

问题 无过错原则
分类
解答
无过错原则又称“无过错责任原则”,是一种法律原则,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当事人在行为上没有过错时,不应该对其承担法律责任。这个原则通常适用于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劳动纠纷、保险赔偿等法律领域中。
无过错原则的实质是确认当事人在其行为上没有过错,因此不能对其承担责任。在实际应用中,判断当事人是否有过错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行为方式、行为目的、行为后果等。
需要注意的是,无过错原则并非绝对适用,有些情况下即使当事人没有过错,也需要对其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如须保障公共利益、社会公序良俗等。

无过错原则相关词条

  • 无过错责任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依照法律规定不以当事人的主观过错为构成侵权行为的必备要件的归责原则,即不论当事人在主观上有没有过错,都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 推定过错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推定过错责任:就是在行为人不能证明他们没有过错的情况下,推定人们为有过错,应承担赔偿损害责任。凡在适用推定过错责任的场合,行为人要不承担责任必须就自己无过错负举证责任。

  • 公平责任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公平责任原则又称衡平责任,指当事人双方对损害的发生均无过错,法律又无特别规定适用无过错原则时,由法院根据公平的观念,在考虑当事人双方的财产状况及其他情况的基础上,责令加害人对受害人的财产损害给予适当补偿,由当事人公平合理地分担损失的一种归责制度。

  • 无过错责任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无过错责任原则:也叫无过失责任原则。它是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律规定应由与造成损害原因有关的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英美法称之为“严格责任”。

  • 过错责任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也叫过失责任原则,它是以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的基本条件的认定责任的准则。按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仅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就不承担民事责任。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侵犯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可见,在法律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都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6: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