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刑事立案期间的民事诉讼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立案 |
解答 |
一、刑事立案期间的民事诉讼 刑事诉讼程序立案后,民事立案流程或许会受其限制。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一款之规定,当被害人因为被告人实施的犯罪行为,遭受到物质损失时,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任何阶段,均有权利提出附带民事诉讼请求。 若被害人在诉讼中不幸离世或者失去了行为能力,则该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和近亲亦具备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资格。 第一百零四条明确指出,附带民事诉讼理应与刑事案件同步进行审判处理,但仅限于为了避免刑事案件审判因过度推迟而影响公正性和及时性的情况下,方可先由同一审判团队在刑事案件结束后,继续负责审理相关的附带民事诉讼事宜。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一款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第一百零四条 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同刑事案件一并审判,只有为了防止刑事案件审判的过分迟延,才可以在刑事案件审判后,由同一审判组织继续审理附带民事诉讼。 二、刑事立案后多长时间必须抓人 公安机关决定立案侦查以后,可视案情需要决定什么时间抓人,这没有具体时间规定。在实践中,案件立案侦查工作开始时,犯罪嫌疑人可能已经在看守所了。公安机关抓到人后先对其刑事拘留,对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逮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五条 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进行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依法先行拘留,对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逮捕。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虽然法律可能看起来复杂和深奥,但是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就能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刑事立案期间的民事诉讼”,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学习和理解法律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