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在什么情况下认定盗窃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在什么情况下认定盗窃 1.在我国刑法范畴内,如果犯罪分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的公共或私人财产,且盗窃所得金额达到一定标准时,便可构成盗窃罪。 2.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盗窃犯罪的客观行为表现形式中,实际上还存在例如入室盗窃、多次盗窃等特殊情形。对于盗窃罪的量刑,必须依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如果被告人能够主动自首并承认错误,同时愿意赔偿受害者损失,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或许会对其进行适当减刑。 3.盗窃公共或私人财产金额数量的大小,是法律规定作为判断是否构成盗窃罪的关键要素;而盗窃活动的具体情节,同样也是定罪的重要依据。盗窃财物的价值高低,可以反映出行为对社会造成危害程度的大小,这是区分罪与非罪,以及衡量罪行轻重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4.只要行为人成功地让财物脱离原主人的掌控,将其实际置于自身的控制之下,即可视为犯罪既遂。本罪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 至于盗窃得手后的财物处理方式、去向等问题,无论是据为己有、赠与他人、交予集体,还是予以销毁,抑或是再次被他人非法占有,这些都只是非法侵占财产所有权后的后续事宜,无法改变其非法侵犯财产所有权的本质特征,因此并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在什么情况下构成袭警罪 关于袭警罪的司法认定标准如下: 首先,该罪行的客体主要针对的是维护公共秩序的人民警察正常的执法管理活动; 其次,其具体侵害的对象则明确地指向了正在按照法律规定行使职权或承担履行职责义务的人民警察。在客观方面,该罪行的表现形式通常为采用暴力或威胁的方式来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或履行职责,并由此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值得注意的是,只要符合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对于那些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行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严厉处罚;而如果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那么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 【妨害公务罪、袭警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与法规体系中,偷窃罪被定义为以非法占有所实施的,采取秘密手段窃取公共或私人财产并且数额超过特定界限的违法行为。无论社会环境如何,即使是特殊场合下的入室偷盗或者屡次进行的偷盗行为亦适用于此规定。然而,判刑的具体力度将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加以确定,自首行为以及积极主动的赔偿均有可能减轻刑罚负担。需要强调的是,偷盗的资产价值以及具体情节是衡量罪行轻重的主要依据,同时也能直观地反应出该违法行为对社会带来的潜在威胁程度。在实践中,只要财产离开了原始所有者的掌控范围,就可以视为犯罪行为已经完成,而后续由警方或相关部门对涉案财物所进行的处理方式并不影响盗窃罪这一罪名的定性。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