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离婚时房子只在一方名下如何处理 |
分类 | 婚姻家庭-财产分割 |
解答 |
一、离婚时房子只在一方名下如何处理 在离婚程序中涉及到房产归属的法理问题时,一般的处理方法可解析如下: 首先,若房屋系婚前单一配偶购买,则视为其婚前专属财产,在离婚案件审理过程中,司法机构将不会对此展开分割讨论。 其次,如果房屋系夫妇二人婚后共同付款购买,且仅登记在单一方名下,那么此类情况可视为夫妇各方所共有的财产,离婚时,经双方同意,可协商进行分割,如未能达成共识,那么由法庭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裁定。 通常的做法是平均分配,其中一方有权保留房屋所有权,而对另一方则需按照市场公允价值进行现金补偿; 如选择卖出房屋,所得之资金亦需平均分配给各当事方; 又或者各方通过竞拍等方式争夺房屋所有权,然后再以市场公允价值对另一方进行金钱上的补偿。 最后,若在婚前,单一配偶之父母为夫妇二人共同购房提供了资金支持,此资金应被视作对其子嗣(或女儿)个人的赠予,离婚时同样不应作为争议财产进行分割,除非作为父母的一方当事人曾明确表达出这笔赠予同时也是对夫妇双方的赠予。 关于夫妻共有财产在离婚过程中的分配方法,则通常遵照以下原则: 夫妻各方应就共同财产的分配事宜自行协商达成协议,通常建议采取平均分配的方式,但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双方亦可自由协商,选择不实行平均分配。 如在自行协商尚无法达成满意结果的情况下,法庭将依据具体情况,参考相关法律法规,本着保护子女利益、关怀女方身心健康及尽可能维护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公正合理地作出裁决。 需要指出的是,婚姻关系维持期间,夫妇双方所获取的下列各类财产,均应视作夫妻的共同财产,并归夫妇双方共同所有: 1.工资、奖金、劳动所得报酬等; 2.产生收益的生产、经营性活动及投资行为; 3.知识产权带来的收益回报; 4.来自继承或受赠财产,然而如遗嘱或赠与合同已明示只留给某一方的特指财产则例外。 再者,包括: 5.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应列入共同财产范畴的财产因素。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七十六条 双方对夫妻共同财产中的房屋价值及归属无法达成协议时,人民法院按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一)双方均主张房屋所有权并且同意竞价取得的,应当准许; (二)一方主张房屋所有权的,由评估机构按市场价格对房屋作出评估,取得房屋所有权的一方应当给予另一方相应的补偿; (三)双方均不主张房屋所有权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拍卖、变卖房屋,就所得价款进行分割。 二、离婚时房子协议给一方但未过户这合法吗 在协议离婚中,虽然约定了某套房屋属于某一方所有,但如果尚未按照相关法律程序完成正式的过户手续,则该约定实际上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一旦当事人依据该份离婚协议书完成了离婚证的申领,那么从法律角度来看,该套房屋的所有权便只能根据房产证上所登记的姓名进行确认。即便离婚协议书已被视为有效证明,然而鉴于房产证上仍然注明的是另一方的姓名,因此法院可能仍将以房产证上的记载作为判定房屋所有权的最终依据。 《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条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