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信用卡诈骗罪能民事诉讼吗 |
分类 | 刑事辩护-金融诈骗辩护 |
解答 |
一、信用卡诈骗罪能民事诉讼吗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之明文规定,银行卡欺诈类刑事犯罪的刑事责任所涉及的处罚方式主要包括有期徒刑、拘留及罚金此类刑罚。 值得注意的是,本条款并未明确提及民事诉讼的可能性。 因此,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对于银行卡欺诈这类刑事犯罪,民事诉讼并非它原本的适用范围。 若遭遇银行卡欺诈且实际遭受财产损失的受害者,可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相关规定,选择通过民事诉讼的途径向侵权方追索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举例来说,倘若欺诈行为致使受害者遭受了财产损失,那么受害者便有权提起民事诉讼,请求侵权方对其损失进行赔偿。 然而,这一切都需根据具体的案件事实与相关法律法规来合理确定。 总之,虽然银行卡欺诈在上位法中并不能直接适用于民事诉讼,但受害者仍有权利通过民事诉讼的途径向侵权方追索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 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信用卡诈骗如何定论诈骗罪 凡满足如下条件之一者,便可被认定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首先,此罪行的主体通常为普通公民,但并不涉及到任何法人或其他组织; 其次,其主观心态须明确为故意为之,并以非法侵占他人财务为最终目的; 再者,犯罪行为所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国家对信用卡的管理制度以及相关企业的财产所有权; 最后,在客观方面,必须有证据证明实施了以下行为:使用伪造、变造的信用卡进行交易,或者冒用他人的信用卡进行消费,或者利用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从而骗取公私财物,且涉案金额达到一定标准。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