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什么情况下算恐吓绑架罪 |
分类 | 刑事辩护-暴力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什么情况下算恐吓绑架罪 法律意义上所规定的“恐吓绑架罪”,实际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绑架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明确规定,所谓的“绑架罪”,是指以谋求个人财产为目的而非法拘禁他人,或是将他人挟持为人质作为谈判筹码的违法行为。 要成功认定某项行为是否构成“绑架罪”,通常需要满足如下几个必要条件:首先,犯罪者必需具备蓄意绑架他人的具体意图,也就是针对他人的自由和安全进行控制,从而达到获取金钱财货或者其他非法利益的犯罪意图; 其次,行为人必须实际采取了绑架他人的行为,这其中可能涉及到强制行为、威胁手段或其他方式对受害人进行人身控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 【绑架罪】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法律上的“恐吓绑架罪”即“绑架罪”。 刑法规定,以谋财等为目的非法拘禁或挟持他人为人质是绑架罪。 认定绑架罪需满足:一是犯罪者有蓄意绑架他人以获取钱财等非法利益的意图; 二是行为人实施了绑架行为,包括用强制、威胁等手段控制受害人。 二、什么情况下适用缓刑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条款要求,若被判定为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者能够满足同时存在如下条件,则可得到缓刑判决: 首先,其犯罪行为应属于情节轻微境况,其次,必须流露出真诚悔过之意,再次,必须确保缺乏再犯类似罪行的潜在风险,最后,不得判定缓刑将会给所住社区带来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 针对未满十八岁的年轻人、处于孕期的女性以及年华已至75岁的长者,由于他们具备特殊身份与社会责任,故控方必须给予特别关注并在可能情形下给予缓刑判决。 此外,缓刑期间的犯罪者,虽已得到从宽处理,但所判之附加刑仍然需严格执行。 《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三、什么情况下可以告敲诈 敲诈勒索乃严重犯罪之一,其犯罪性质主要表现在行为人基于非法占有的意图,通过对受害者施加威胁或者恐吓的手段,强行索取公私财产。在实践中,可依法追究敲诈勒索罪的情形主要有如下三类:首先,行为人必须采取暴力或其他形式的胁迫;其次,行为人必须利用这种胁迫来逼迫受害者交付财物;最后,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具备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为了成功地追究敲诈勒索罪,证据的收集和运用至关重要,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书证、物证以及证人证言等。若您怀疑自身遭受了敲诈勒索,我们强烈建议您立即寻求法律援助,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法律问题错综复杂,具体情况仍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与判断。 法律上的“恐吓绑架罪”即“绑架罪”。 刑法规定,以谋财等为目的非法拘禁或挟持他人为人质是绑架罪。 认定绑架罪需满足:一是犯罪者有蓄意绑架他人以获取钱财等非法利益的意图; 二是行为人实施了绑架行为,包括用强制、威胁等手段控制受害人。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